写在前面的思考
这篇分享写给谁?(人/服务对象)——写给自己、和自己一样同频读书的人、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想通过读书变现的、想通过读书构建自己影响圈的人
为什么是写给这些人?——让想要分享的人知道怎么写。
写什么?(货/产品)——将小六老师对‘读完书写什么’进行复盘,写出自己的分享。
发表到哪里?(场/运营)——朋友圈、微博、简书、读书群。
我们都知道读书用倒逼的方式让自己能更好的吸收和内化。
倒逼的方式可以是,做一场分享会;也可以是用文字的方式分享出来;再或者录一个分享短视频。
不管以哪种形式,最终都要落实到我们的分享内容上。
我们常听到有关分享时存在的问题有:
不知道写什么,抓不住重点
思路混乱,没有框架
分享的内容没讲清楚等
以下内容是关于读完一本书,我们可以抓住三个点,让分享清晰易行动。
清晰易行动意味着文字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内容能指导我们的行动,毕竟能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的内容才能称为知识。
一 、 知识点要具体化
什么是具体化呢?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是什么先解释清楚,然后,用大家可以理解的具体的案例或行为,把抽象化的概念或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怎么来验证通俗易懂呢?
我们可以用费曼学习法,把我们学到的内容教给他人,来验证我们是否完全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教给7岁以上的小朋友和80岁以下的老人,让他们都能听懂,那说明我们的表达非常的通俗易懂。
举个例子:成甲老师在《好好思考》里讲到“临界知识”,这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那我要怎么将临界知识具体化分享呢?
首先,临界知识是能指导我们行动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昨天在“是真的吗?节目上看到“长盒子掉落可直立不倒。”这个命题是真的。
实验拿出了一个大盒子,拿出了一个小火柴盒。主持人分别将内盒抽出来1/3的长度,盒子掉落在地的时候就会竖立不倒。
其原理是当盒子掉在地上的时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掉落时地面也会给盒子一个反弹力,如果将内盒抽出来1/3的长度,内盒下落时正好与地面给的反弹力相互抵消,这样盒子就可以站立不倒。
在这个实验中应用到了物理学的力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减震模型。
这个减震模型,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个场景。比如汽车的缓震装置;我们在从高处跳落的时候,身体会有一个自然的下蹲;这都用到了我们讲到的减震模型
这个减震模型,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个场景。比如汽车的缓震装置;我们在从高处跳落的时候,身体会有一个自然的下蹲;这都用到了我们讲到的减震模型,这里面的减震模型就是一个临界知识。
二、 把具体内容变成流程
什么是把具体内容变成流程呢?
我们在读到一段内容对我们有用的情况下,我们要怎么用它指导我们的思想或行动,我们把能指导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流程或表格。
为什么要将具体内容变成流程或表格呢?
将文字形式的内容以更具明确的流程或表格呈现,能更好的为我们所用,更有利于我们对内容的吸收和转化。
早上听到POA行动力的分享,
POA=P(partner/伙伴)*A(action/行动、方法)/O(objective/目标)
要把这个内容怎么转化来指导我们的思想或行动?使之为我们所用。
我将老师的分享梳理了以下步骤:
1、聚焦目标,目标越少越好。
阅读100天的目标可能是通过某项考试、可能是提升学习力、可能是培养阅读兴趣,我们要将目标聚集在某一点上。
2、分享目标(目标凝聚伙伴),把目标分享给其他人,吸引和我们目标一致的人。
就像想利用早起时间读书的人,我们共创了早起云自习,同频的伙伴都来加入。正如“一个人的自虐,不如一群人的自律”。
3、一起行动(伙伴共创方法),和同频的人一起,去完成目标,过程中各自贡献资源和方法,促进行动和提升方法。
4、复盘(方法服务目标),向着目标加速的方法越多越好。
在和同频的伙伴一起完成目标时,不仅相互促进行动和方法,复盘更能让我们发现向着目标加速的方法,更有利于指导我们的行动,行动也就越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也就是说:目标越聚焦、共鸣的伙伴越多、向着目标的行动越有效,行动力就会越强。
有了对以上具体内容的流程梳理,我们对自己的行动就会清晰很多。
三、 流程做精简的增减
为什么要说做精简的增减呢?
对于很多书中提到的方法步骤,我们更应该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符合当下、方便行动的删除或增加。
在屏读时代,分享的内容同样要有利于理解记忆和方便使用,否则读者都没有耐心读完很多个步骤,更不用想着去行动。
基于以上,步骤化后进行精简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步骤。
总结:读完一本书,分享可从三点出发思考:
——聚焦知识点并将其具体化
——对具体的内容流程化、表单化
——对流程做必要的删减
分享的本质就是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能影响别人的行动。
让我们从一个知识点具体化,开启我们的分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