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书上狐狸‖《爱...
蔡崇达‖《皮囊》后感

蔡崇达‖《皮囊》后感

作者: 艺术家在家里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20:00 被阅读57次

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皮囊》是作者蔡崇达写的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1

作者蔡崇达,闽南人,作家、媒体人、创业家,国内非虚构写作的践行者,“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现任《中国新闻周刊》主编。

2013年创办的男装品牌“单农”,目前单农已成为国内最具艺术质感男装品牌,现有近30多家门店,业内预估市值过十亿。

首部作品集《皮囊》于2014年12月9日全面上市。

作为媒体人的蔡崇达,是中国新闻业的最佳特稿作者,其新闻作品曾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以及德国《德意志报》颁发的中国年度特稿奖。

其个人作品有《皮囊》、《审判》,其中《皮囊》于2014年12月9日正式出版。

2

刘德华、韩寒、李敬泽亲自为《皮囊》作序,这部“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

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刘德华在《序》中直言道:“打开《皮囊》,读到崇达果然文如其人的真挚,坦荡荡的自然自白成长经历,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所以很真。”

是的,《皮囊》就是这么一部“真”的书,这里的真是“本真”,更是认真生活的“认真”,以及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真”。

3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

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

作者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对父母、家乡的缅怀,以及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了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这是一种“真”的态度,作者用“真”的方式记录下关于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4

其中首篇《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直到阿太去世,作者才渐渐领悟到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除了《皮囊》一文外,还有关于母亲的生活观的重现《母亲的房子》,以及关于“父亲”的形象写照(这一自70后起,在文学书中,“父亲”这个形象就失踪了,模糊了),在作者蔡崇达的书里《残疾》一文中,这个形象又重新出现了,变得清晰,深刻,“真活”起来。

5

在《母亲的房子》一文中,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

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就是这么一种朴实到让人觉得惊异,又“真”到每个人都能够切身体会的在生活里找到“母亲”这一形象,没有华而不实的虚妄,字字句句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个人都可以从文字里,找到“母亲”这一影子,从而联想到千千万万个母亲,以及我们的生活中的那些“坚持”、“执拗”,或是某种曾经不被理解的“痛苦”和“悲惨”。

这是“真”的,真的生活,真的“母亲”,真的每一个人,在这种生活下,“真”的叫人“心痛”。

6

《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的照亮。

这更像是每一个父亲的真实写照,更像是为所有人“父亲”的“诉说”、“呼吁”、鸣“不平”,而不只是“我”的“父亲”。

世人对“父亲”这一概念,从70后起,在文学书中,“父亲”这个形象就失踪了,模糊了,而作者又重新将其“照亮”。

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我们生活的种种,可曾忽略了这么一个角色呢?

那个不言,那个严肃,那个总是在关键时刻又挺身而出的倔强老头,那个总是不被理解,被说成“冷漠”的人,就在真的这么不起眼,不伟大吗?不是的。

7

当然,除了阿太、母亲、父亲,这些角色之外,还有对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关切,对于人生的深思和命运的探索。

如《回家》、《海是藏不住的》、《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我的神明朋友》、《厚朴》等等,正是这些思考,这些经历,作者长大成人。

这些都是何尝寻常之人、之事、之物、之感想,我们却一再被这浮躁的、复杂的、繁重的生活所忽略,所冷淡,这是何其的悲凉呢?

人们常歌颂爱情、亲情、友情,歌颂这生活的多彩,我们可曾真正用心的感受过这生活,及这生活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这一切?

8

谁说我们真的活着?谁说我们活得“真实”?

人们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真的如此吗?

要我说,大多数人只是活在虚妄中罢了,虚妄着生活,虚妄的让人模糊,虚妄的可悲,可怜。

要我说,好看的“皮囊”不多,有趣的灵魂算《皮囊》一个,不仅仅是有趣,还刻骨铭心。

——读《皮囊》有感 



书上狐狸

2018年11月《爱有所爱》节选

相关文章

  • 蔡崇达,你的《皮囊》我很喜欢

    读了蔡崇达的《皮囊》,我想说,蔡崇达,你的《皮囊》我真心喜欢! —— 读《皮囊》...

  • 蔡崇达‖《皮囊》后感

    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皮囊》是作者蔡崇达写的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

  • 蔡崇达著《皮囊》附pdf电子书

    《皮囊》 作者:蔡崇达 豆瓣评分 7.6 《皮囊》是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长篇散文集。 该散文收录了蔡崇达的14篇散...

  • 执念

    读蔡崇达的《皮囊》...

  • 我们的皮囊之下,还剩什么

    《皮囊》——蔡崇达 我们的皮囊之下,还剩些什么,骨肉,内心,灵魂,还是一片虚无。 看过蔡崇达,黑狗达的这本书,都会...

  • 《皮囊》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 • 简介:《皮囊》 作者:蔡崇达 • 《皮囊》读后感576字 • 这本书是我初高中的时候就看到过的...

  • 《皮囊》读书笔记——在幸运中看见彼此、照见彼此、温暖彼此

    《皮囊》——蔡崇达。第一次读作者的作品,并且只读了开篇的《皮囊》就已禁不住想要有强烈表达的欲望。 《皮囊》是蔡崇达...

  • 《皮囊》| 被打动并不需要理由

    日期:2016.7.24书名:《皮囊》作者:蔡崇达 知道《皮囊》这本书很久,却一直不晓得蔡崇达是谁。一天,偶尔在网...

  • 皮囊

    《皮囊》 读书笔记 蔡崇达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

  • 读《皮囊》摘抄

    周日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这个和我同龄的青年作家的身上有太多的经历让我感同深受. 作者蔡崇达,本着...

网友评论

  • 韓羽:其实,生命与皮囊,都是互相依存的,谁都离不开谁,一旦互相分离了,必然是两败俱伤。——注定,生命与皮囊休戚相关,同生共亡,缺一,则人生也就画上了休止符。而休止符之后的一切,对于每个个体的生命或皮囊来说,究竟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可言呢?那意义,必然是留给别人了,让别人挂在嘴上,记在心里;让别人在偶尔或长时间的探究中受到启发,有所顿悟。
  • 韓羽:人不仅有皮囊,还有灵魂。

本文标题:蔡崇达‖《皮囊》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pi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