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应对策略
积极情绪
如果消极思维和消极情绪(比如敌意)会引发压力,那么反过来是否成立呢,也就是说积极情绪是否能促进健康?研究发现,感受并表达积极情绪能够延年益寿。培养并表达幽默感也能降低压力带来的影响。在面对应激源的时候找到可以让你开心一笑的事情不仅有助于改善情绪,而且能够降低应激源的生理影响。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良好的幽默感还能影响人们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估。
积极心理学倡导者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作品《真实的幸福》中说,有意识地留心生活中的积极时刻,寻找你觉得幽默有趣的情境将会改善你的生活。
发现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是奥地利一位非常受尊做的神经病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将他和他的家人赶进了集中营。他们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遭遇了各种形式的剥夺、折磨和无法形容的暴行。很多人,包括弟兰克的妻子和父母都死在集中营里。弗兰克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他为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发现,在看似无法解释的事件中找到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他在集中营中遭遇的事件。
在其影响重大的作品《活出意义来》中,他写道:“当我们不再能够改变情境时,就如患了不治之症,我们的挑战便在于改变自己。”
弗兰克的假设引发了相关研究。研究者试图探究在丧失中发现意义的益处,他们确定了两种类型的意义—意义建构和价值发现。在发生了重大的消极事件后,人们试图以某种方式来理解这个事件,使它符合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即世界是可预测、可控且非随机的。发现意义的第二条途径是承认丧失最终会带来一些价值,比如对生活心生感激、得到其他爱人或者发现新的生活道路。
成功的应对压力通常包含意义建构和价值发现,虽然这两个过程可能并非同时进行。意义建构是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最终克服丧失并重新获得生活的动力似乎依赖于成功解决第一个问题,并且转向第二个问题。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违背自然规律的丧失更让人难以接受。
在悲剧中发现意义并非易事。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容易一些?社会支持对意义构建和价值发现都非常有帮助。
心理疏泄:帮助还是妨碍
有一种形式的危机干预被称为心理疏泄。这是一种立即实施的短时间的治疗,主要做法是宣泄情绪,讨论对创伤的反应。这种实践的基础假设是,把消极感受表达出来比藏在心里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这种信念源于古老的宣泄概念,也就是通过直接(言语或击打沙袋)或间接(观看暴力的影视作品)的情感表达来缓解情绪压力,不幸的是宣泄的理论经不起实验的检验。研究显示,宣泄非但不能降低唤起或减少痛苦,反而会延长这些感受。
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被广泛运用的心理疏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令人失望。尽管大多数接受心理疏泄的幸存者认为这种方法有帮助,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心理疏泄降低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一些对照研究显示,心理疏泄可能会妨碍自然的恢复过程。
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在应激事件中更有效,尤其是当治疗并非马上实施,而是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很多周之后才进行时。认知行为疗法聚焦于认知评估,采用的是经过检验的程序,旨在降低与事件有关的情绪唤起。
以下应对策略被证明能够有效地避免压力对健康造成损害: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认知重组、上行社会比较、下行社会比较、积极情绪和发现意义。其中每一个因素都能够提供额外的线索,帮助我们理解压力对不同个体的影响的差异。在使用这些工具时要记住两件事。第一,面对长期应激源的人通常需要使用各种组合策略。第二,在“应对策略工具箱”里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生活方式的选择,以获得额外的减压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