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一是通过一些新闻软件推送的短讯息,或是微博、知乎等热搜专栏获取当下热点信息,对于传统电视的新闻播报,好像前者在年轻人的人群中更长使用,但是我们了解的热搜榜真的都是热点,对于事件的报道有是否全面呐?
我认为舆论之下的很多人了解的信息,所做的选择都是被动的接受的。还记得曾经上过新闻专业的舆论课,老师曾经讲过这样的一种舆论方式,在200个人的舆论人群中,如果对一件事情见解,有30个人产生了反对的声音,并且这种声音有了影响周围另外30个人甚至进一步蔓延的趋势,那么作为引导这件事风向的操控者,就会采取另外的办法,额外生成200个人的舆论人群渗透蔓延到原来的200人舆论群,最后用300多人的声音去转化和淹没另外60个人,直到最后去操控整个大方向事件的走向,那么渐渐对于这件事的判断就有利的偏向于引导方了。
所以现在我常常进行反思,当我们单方面的去接受信息的时候,是否常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从众。实质上对于一件事的全面过程,我们根本就没有去仔细的了解,在人云亦云的道听途说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最后迷迷糊糊的充当所谓批判、反对的“先锋人”,总以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实质上就是网络暴力的无情迫害者,舆论资本家的牵线木偶,然后在整件事反转又反转的过程中,又将责任怪罪于不负责任的传播方,当然,我们有发表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这份自由有没有形成他人的地狱,毕竟自由也是有框架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是当我们想要对一件事发表批判的时候,不防等事件再全面一点,站的角度再客观一点,我觉得这样一句话,非常的应景,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不要让人利用我们的一腔热血去伤害到那些无辜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