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能看到结果
却总是找不到原因
2009年,励志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开播,这是赵宝刚继《奋斗》之后又一力作。
他成功地捧红了文章、王珞丹等一众青年演员,这些影视作品所传达的满满的励志更是影响了诸多80、90的年轻观众。
我们的人生到底应该谁做主呢?肯定是自己,但这个过程往往身不由己。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一句话深信不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看起来正能量爆棚的一句话满足了大众对成功的意淫——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现实则是,明白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上海的朋友近来跟我聊天,他又一次失业,电话里满是委屈。
在一家公司,业绩不好被炒掉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如果公司50名销售,你并不是最后一名,还是被被炒掉了,恐怕没有人会不郁闷。
对于他的遭遇我没有任何意外,作为发小,我太清楚他的性格,孤僻的就像一个外星来客。
马上就要奔三的他很焦虑。
一方面厌恶、恐惧正常的社交,一方面又不得不养活自己,被迫与人打交道。
女票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女生。
178的模特身材,很漂亮,很优秀,可这么好的一个女孩却总是被分手,三次恋爱都是遭遇对方劈腿。
这个女孩觉得很无辜,她只想要一份简单的爱情,结婚生子,岁月静好。奈何真心总是被套路。
这姑娘很容易被感动,很粘人,她要求男票无时无刻的陪伴。一旦对方不在身边,她就会很没有安全感,会猜忌他是不是同其她女孩在约会。
粘人可能会滋润感情,但如影随形的恋爱会压得人喘不过气。
每个人都需要私人空间的。
被抛弃是女孩感情的结果,粘人不过是个幌子,其根本原因是女孩独特的成长环境。
这姑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弃了她们母女,她小心翼翼地长大,不敢恋爱,甚至不敢同男生有过多的交流。
当她走向社会,压抑的内心越发渴望被爱。
她的爱情基于童年时期所缺失的父爱。
她的粘人和不安全感来自于被父亲抛弃的事实。
至于我那位总是失业的朋友,他有一个同样孤僻的父亲,自小的家庭教育是安静做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所以他默默地追求完美主义,放弃社交,以一种精神的病态游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碰壁。
人一切的思维和行为举措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比享受完整父爱母爱的孩子更孤独,因为童年的不完整,他们会更害怕失去。
家暴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将暴力带给自己下一代和伴侣,他们很容易形成一种认知:原来男人可以这么打女人,爸爸可以这么揍孩子。
这就是身教大于言传的道理。
遭受言语攻击的孩子多半会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够聪明,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因为父母总是在他耳边说:你真是个笨蛋。
父母在我们生命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最初感知的世界都是他们的行为,无论你愿不愿意,这都会成为你的性格,而性格决定了命运。
成年人一切的行为逻辑,不管多么变态,都能从最初的地方找到答案。
那些极度自卑、在感情中患得患失、生活中的失败者,其实真的不怪你,你只是替你的父母背了锅。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讲到:很多人生活在一个有毒的家庭里。
想想你有没有遭遇过父母的言语攻击、家庭暴力、酗酒、以及情感勒索。
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听话、你怎么那么笨、我真是后悔生了你......
这些有毒的信息会让孩子形成了畸形的性格认知,进而操控他的命运。
小孩的思维很简单,他会给问题找合理的解释,一定是我不好,所以爸妈才凶我、打我,而情绪总是要有出口的。
我们社会中无数恶性事件和陋习,其核心都是迁怒,将对父母的不满迁怒于他人。
父母对我们灌输他们以为对的东西,当然,肯定有好的价值观,但也有不好的。我们鲜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要么不被同意,要么因为太小没有机会。
所以,很大程度上,人出生时的阶层就决定了他终身的命运。
人其实活在父母的「操控」之下。
尽管你在成年后很少以我妈说、我爸说来进行和某人的谈话,但他们对你的影响贯穿始终,因为观念早已植入在骨子里。
那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呢?
1、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做决定的时候,要以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父母的愿望和需求作为衡量标准。
多想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父母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2、把责任归还给应该承担的人
童年经历的一顿暴揍、被骂「笨蛋」很可能给孩子带来永久性的心理创伤,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走出阴影。
失职的父母造成了伤害,跟他们是否故意没有关系,他们需要对自己造成的结果负责。
这些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不好,你要把责任还给他们。
当你把这种情感包袱抛掉以后,会轻松很多。改变也会从此开始。
不管以前多么糟糕,一切都会过去。不是吗?
从今天开始,请拥抱新的人生。
祝你好运!
今日荐书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 | 冀鑫:一个简单的文字人
微信 | Jxy1175
公号 | 鑫江湖(xinjianghu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