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来一片空寂,但是心念一生,便有了地水风火四大元素。妄念成风,执着成地,猛烈成火,动摇成水,这水最终又向着远方流去。
如果上面几行字你感到困惑,那么一部电影也许可以为你找到答案。
1.找一个答案
韩国导演金基德,在2003年将《春夏秋冬又一春》搬上大荧幕,有人评价这是金基德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有人认为他只是借助这部电影试图洗去身上“情欲导演”的标签。
他没有受过任何电影教育,却在10年中拍了12部电影,作品在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光彩。围绕妓女展开情节的《漂流欲室》,以其惊世骇俗的影像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他回应的方式,是以《坏小子》、《收件人不明》等饱受争议的作品,怪胎一般向世人宣告着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
不论是何种题材,金基德最终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揭开社会血淋淋的伤疤,揭示人的本性。这部影片,也践行着这位导演的情怀。
再回到这部电影,这部包罗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却始终只有水上的一个小庙的影片。
而我眼中所见,却只有庙下的一江水。
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曾经在水上建了一座教堂,他设计出空间,希望做礼拜的人们在那里体验与自然共生,其实这也是人的意念对自然的抽象感受。
影片历数四季,这一江水也经历着四时的变化。这也许代表了我们人生中不同的阶段:无忧的童年、热烈的青年、犹豫的中年、回归的老年,整整一个轮回。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的是世间万物本为“空”,因缘和合而成为“实”。看似有形,其实无形,明明就在眼前脚下,但却无法抓住。
这片水也承载了小和尚的一生,他的因缘际遇全都发生在这片水上。他以为自己熟悉并且了解这片从小生长的江水,然而最后命运却又让他回到了这里,并继续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这庙下面的水,以禅意的方式,映射了我们的人生:轮回往复,缓缓东逝。
2.六根不净,是为凡人
五官是我们最直接的获取一切外界感知的途径,我们的身体处理这些感知到的信息,最后上升为最高级的意识。
见鲜花心生欢喜,听哀鸣心生悲恸,我们的喜怒哀乐看似都是因为接受了外界的这些信息。所以,影片中的小和尚才会在心生恐惧的时候,把写有“闭”字的纸贴在自己五官之上,企图封闭自己的五识,从而逃离内心产生的束缚,或者说,心魔。
有一个成语叫做“见色起意”,意思很好理解。我们试图从影片的角度,以佛教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一下这个词:将色欲的原因怪罪到看到美色的双目,这是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不去管住你的心,而本末倒置的先去掉双目,这对心魔的祛除有用吗?当然没有用。
电影里的老和尚是修道有为的高僧,他深谙佛家教诲,修佛需要“六根清净”,他想要通过鞭打的方式将小和尚的心魔驱赶出体外。
如果导演金基德就此顺应着去“皈依佛门”,向观众宣告成佛的条件。告诉观众,你要“六根清净”,你要“祛除心魔”,那么这部影片显然会失去很多真实的色彩。
金基德告诉我们,要接受自己是凡人,接受自己“六根不净”,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体会这世间的酸甜苦辣,体会生老病死,体会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所以在与小和尚离别的时候,老和尚才会用同样的方式“封”住自己的五官。
在江水上,老和尚双目贴的纸片洇湿了,我想他固然有求佛之心失败的愧疚,更多的还是凡人情感的最简单的表达。
我们终究是凡人,所以哭吧,流泪吧。佛要我们断六根,但因为凡尘亲情流泪的老和尚,圆寂后依旧留下了红色的舍利,这也许是对凡人情感最温柔的解释吧。
接受自己的平凡,与自己和解、放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3.春水东逝,四季轮回
看完这部影片,可能我们不会觉得轻松或是压抑,反而更多的是迷茫和无措。
我们看到水上有一座庙,想要走近些,却又总也到不了。我们的情绪也随着电影的开展不断变化,总是在企图抓住些什么的时候,就被下一个情节否定、犹豫。
我更像是影片开头那里,因为伤害小动物而被老和尚教导的小和尚:知道了自己对生命的错误认识,但却一下子不能全部明白。
春天来了,一切破土而出的萌芽,都叫做成长,但这个过程却不容易。我想,这部电影教会我的,也是如此吧。
我们生命反复轮回的过程,也像缓缓东逝的春水,生命不息,水流不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