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色喜剧,一定要说说《伦敦生活》。
这是菲比·沃勒·布里奇自编自演的独角舞台剧,在2013年于爱丁堡艺术节首演时就大受欢迎。随后被BBC电视台看中,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第一季和第二季均以高口碑斩获多项大奖。编剧兼主演菲比更是凭借这部作品获得金球奖、艾美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
近期《伦敦生活》又一次回归剧场,一票难求。
故事围绕着一个绰号“Fleabag”的单身女子在伦敦的生活展开。一小时出头的时间里,她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人生:
在好友小波意外离世后,“我”终于发现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塌糊涂。男友和自己分手、咖啡店生意惨淡、亲人之间的疏离,日子似乎一天比一天绝望,可“我”仍然乐观地期待着未来。
“我和小波开了一家豚鼠主题的咖啡馆”
为了维持生计,“我”不得不再找一份工作。没想到却搞砸了自己的面试。而自己的小咖啡馆,由于生意惨淡已经面临倒闭。守在店里一上午,只来了一个客人,带着各种电子设备来充电,要了一杯水。
“我”想起好朋友兼合伙人小波——是她决定将豚鼠作为咖啡店的主题。
两年前小波的生日,“我”送给她一只胖乎乎的豚鼠,取名希拉里。从此咖啡店里的一切都与豚鼠有关。但自从她去世后,咖啡店总是静悄悄的,只有希拉里还陪着“我”。
小波怎么会离开呢?因为一场意外,一场人为的意外。小波发现男友和别人发生了关系,于是她决定惩罚他:让自己受点小伤,送进医院后再拒绝男友探望。原计划是故意让自己被单车撞倒,没想到单车速度太快,她被撞到马路中间,死于车祸。
这家咖啡馆承载了太多有她的美好回忆,“我”不能让它倒闭。
所以面对事业有成的姐姐,尽管知道她会数落自己,“我”还是忍不住向她倒苦水:我的咖啡店要倒闭了,除非能筹到至少五千块。
没想到她并没有说什么。她告诉“我”自己得到了去芬兰工作的机会,但她还在考虑。因为姐姐的丈夫和继子都想她留在英国。
为了说服她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告诉她:姐夫在圣诞节的时候性骚扰过我。
姐姐思索了许久,终于决定去芬兰,还答应支持“我”的咖啡店。
“我”想请她喝杯酒表示感谢,却不知如何开口,只能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地铁站里。
这时候乔推开“我”的店门,拿着尤克里里欢快地弹着曲子。直到小波去世,店里冷清下来,我才意识到他是咖啡店的常客。他总是热情地问好,然后点一杯茶。
每天的十一点后,他就会来。咖啡店总算不那么冷清了。
“我害怕,有一天我对别人不再有吸引力”
和“我”同居的男友哈里又一次被气走了。
这一次争吵是在睡前,第二天一早起来“我”才发现他已经离开。带走了自己所有的东西,顺便清空了冰箱。
可“我”知道他还会回来,他很容易心软。和哈里分分合合数次,每一次分手后他回公寓搬东西,一定会给整间屋子做个大扫除。这是“我”最爱他的一点。
可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
但日子还得继续过,“我”精心打扮一番出门。在车上遇见一个长着英俊眉眼,却有着啮齿动物般的小嘴巴的男人。他主动约“我”去喝酒。
在酒吧里他絮絮叨叨地说自己的生活,“我”却有些分心,看着他小小的嘴巴似乎想把每个字关在嘴里。到最后“我”直接问他,今晚要不要来我家?
他太腼腆了,窘迫地想婉拒“我”。“我”终于忍不住发脾气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一次在“我”的咖啡店里,他终于没有再拒绝。可这一晚上并没有给“我”留下美好的体验,那个家伙被豚鼠希拉里吓到,一脚踢飞了它。
看着希拉里抽搐的小身体,“我”又想起小波和它玩的情景。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我”和小嘴男当即分道扬镳。
最后“我”甚至想用吸引异性的方式对待老朋友乔,并不是出于爱,而是对陪伴的渴望。“我”希望他能留下来,可乔却被“我”的举动吓到了。他落荒而逃。
经历过这么多段关系后,“我”还是孤身一人。在面试官面前情绪崩溃时的独白说道:
在失去了小波后,似乎再也没有人能够包容“我”了。
以为亲密关系可以填补这种空缺,至少能够吸引一个人留下来陪“我”,可是却又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
“失望重叠着失望,但总有一刻能踩着它看见希望”
除去事业和情感生活,“我”和家人之间也隔着一道厚厚的墙。
父亲在母亲去世后娶了母亲的好友。继母作为“我”的教母,却时常皮笑肉不笑地对待“我”。
深夜“我”暗自神伤,不知道该去哪里。于是“我”叩开父亲家的门。联想到自己过得一团糟的生活,向他坦白道:
父亲听完只说:“你那都是随你母亲。”转身让“我”打车走人。
迟迟没有收到姐姐的借款,“我”又去找姐姐。她却告诉“我”,她不去芬兰了,同时也不会支持“我”的咖啡店。因为她选择相信姐夫。
“可是他在圣诞节性骚扰过我啊!”
姐姐最终还是不相信“我”,因为小波之死,她认定“我”不是好人。
是的,小波的死和“我”有关。因为“我”和小波的男友在酒后做了傻事,刺激到了她。“我”永远对不起自己的好朋友。
“我”坐在咖啡店里,回忆起以前打烊时分。在以前这个时候,这个位置,小波和“我”一起唱歌;这个位置,正好看得见希拉里在音乐中晃动自己的身子;而现在,在这个位置,“我”在想念小波。
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可生活还得继续。回想这一切,“我”释然。人都会犯错,所以铅笔头上才装着橡皮。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知乎用户@老王守国门说:“喜剧源自对荒诞与错位的展示,而造成荒诞和错位的往往是悲剧。”
舞台剧中大部分的台词都是诙谐且幽默的。Fleabag能用肢体语言和滑稽的表情把自己生活片段演绎得很生动,令人捧腹大笑;也能用充满感情的独白让观众知晓她内心空虚与孤独。
通过演员的自述和表演,观众可以感觉得到:她确实是一个无拘无束,甚至有些放荡的人。克制不住对性的想象以至于把男友气走;偷穿姐姐的衣服还被姐姐发现;图方便把超市里的廉价速食卖给咖啡店客人;而这些都是可以改正向前看的。唯独一件事不可以被修正——那就是小波之死。
小波是贯穿全剧的灵魂人物,她的离去也是剧中的悲情所在。铅笔后面的橡皮擦无法擦去所有的错误,Fleabag最终还是要带着这份自责与孤独生活下去。
“人都会犯错,所以铅笔头上才装着橡皮。”这并不是本剧中的金句,而是女主人公给自己的一个安慰。
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小波走后,人生就真的只剩一团糟,甚至继续糟下去。伦敦物价太高,咖啡馆马上就要倒闭,而Fleabag还没能真正从她的离去中走出来。
伦敦生活,更像是个围城。不仅仅把她围在这里,还围住了她的姐姐——她最终没有去芬兰,在不幸福的婚姻里强颜欢笑;也围住了她的前男友——爱让他优柔寡断。分分合合那么多次,他最终崩溃地对Fleabag说:“别让我讨厌你,爱你已经够痛苦了。”
最后面对面试官的那段含泪独白:孤独、颓废且彷徨,原来人生可以过得那么糟糕。Fleabag和身边的人的经历也解释了为什么她会说:“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只不过没人提起。”
她奋力挣扎试图用喜剧来解释这些尴尬,却无法克制悲伤的后劲。孤独看起来像个幽灵,哪怕你在人群中穿行,遇见那么多人,它依旧时不时出现,狠狠刺痛你,告诉你:这里不是你该停留的地方。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无条件认同,它可以是任何事物:小波和她手中的豚鼠;老好人乔手上的两把尤克里里,或者是包含了这一切的、无人问津的咖啡馆。
剧中有句台词说:I just wanna cry, all the time.(我无时无刻不想哭)
人生不就是一场悲喜交加的独角戏吗?总有这么一个临界点,你欢喜然后瞬间失落。欢喜是因为自己受过种种挫折、尝过冷暖后还能笑着回忆,失落则是因为:过了这么久,你还是无法否定自己搞砸了一切。
无法认真地把这场喜剧演下去,小波的回忆总是在以往至今的人生里跳跃,希拉里躺在笼子里像是睡着了一般。
希拉里一定很痛苦吧?Fleabag想到姐姐,想到男友,想到今早只要一杯白开水的客人。这就是在伦敦的生活吗?她笑着流泪,把希拉里用力地抱在胸前,结束了它的痛苦。
对往事的追悔不会停止,对自我的调侃也不会停止,正如伦敦车水马龙的街道、行色匆匆的人们——人生无法停摆。所以在回忆的最后一幕,Fleabag走出咖啡馆,走向了新的旅途。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