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和母亲闲聊时,头一次得知,她过去竟然有外出乞讨的经历。
在我印象里,姥姥家是颇为富裕的。
姥爷聪明能干,在当地富甲一方的一个大财主家里做管账先生。过去,经常听母亲讲起她小时候有糖吃、有咸鱼吃(那个年代,咸鱼是普通人吃不起的美食代表)。
当时的姥姥姥爷家里,开着小卖部,那是十里八乡唯一的一所。
家里有店铺竟然还有外出乞讨的经历?
想来,那是开店铺之前的事了。
母亲回忆,大概在五九年左右,母亲七八岁时,当地遭遇了巨大的饥荒年。
那年大旱,颗粒无收,许多人被逼无奈,外出乞讨,这其中,就包括母亲。
母亲跟着姥娘,外出乞讨,从山里跑到了山外。
那时候人人都穷,他们也没有吃的吧?你们去哪里乞讨呢?我忍不住插嘴。
母亲说,山外有的地方的人家,条件不错。而山里土地稀少,一遇天灾就断粮,对比起来,山外的条件好的多。
呵呵,我明白了,这就是母亲从山里嫁到我们这平原地区的原因了吧。
我也想起来,我有一个嫂子,来自沂蒙山区,那是真正的深山,姥娘家的山,与那里相比,就是小儿科。
那个嫂子,因为到姥娘村子走亲戚,看到冬天竟然有煤烧,羡慕的不得了,就千方百计嫁到了姥娘村里,成了我的表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家的女孩子,不盼望有个条件好点的婆家呢。她们的心理,都可以理解。
不过,我感觉幸运的是,幸亏姥娘家在山里,我才有了那么有滋有味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