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表达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表达真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95783/816d9f9919c48d23.png)
01
—
人有各种欲望。
比如,对于金钱的欲望:
有了钱就可以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钱就可以随时放下手上的工作,去见识一下更广阔的世界。
再比如,对于权力的欲望:
有了权力,就拥有了对其他个体的支配权,有了权力,就产生了一种相比其他人的优越感和安全感。
还比如,对于表达的欲望:
受了委屈,会把自己的感受向别人倾诉,寄希望于他人的理解与同情;有了想法,要向外界进行能量释放,寄希望于别人的认同和赞许。
而且,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表达欲还被大大增强了。
因为人是社交型动物,虚拟空间的出现正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交场景,
让人可以隐藏掉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在网络世界中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看法。
特别是那些喜欢布道、喜欢思考、喜欢说故事的人,各种社交媒体变成了他们发挥表达欲的理想场所。
02
—
当然,有些表达不仅仅出于欲望,而是别有动机。
比如,写公众号是为了获取流量,谋求在物质上获益;
比如,发朋友圈是为了传播影响力,获得布道者式的精神满足。
而且,你会发现,正是在这些动机的驱动下,
互联网上从来不会缺少教化人心的“每日金句”与“心灵鸡汤”,
更充斥着各种各样教人做事的“赚钱知识”。
但不管怎么样,
我认为表达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偏不倚的表达真相。
也只有所表达的东西是某件事情真相的时候,表达才会有价值。
比如,你想要分享关于投资的文章,
虽然你不用成为投资的专家,但你也得弄明白基本的投资逻辑,
就好像,你要给别人指路,你就一定要知道基本的路径是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那就不可能向人说清楚。
03
—
那么再回到我自身,
我不会直接输出类似于“每日金句”或者“心灵鸡汤”的内容,
而是会把整个“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表达的东西反复斟酌。
但如果我的表达只是为了记录思考,
那应该上升不到“欲望”的层面,也不足以支撑这么连续的输出。
那么,我还会有其它的动机吗?
是谋求流量,在物质上获益?还是获得布道者式的精神满足?
我思考良久--至少现在还不是。
我表达“思考”类内容的动机目前可能还停留在:
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把事情想清楚、对信息降噪,获取反馈。
也就是说,当前我把我认为有深度思考、有长期价值的东西整理“打包”好,
然后放到公共平台,得到一定的反馈,以便未来的自己取用。
对了,这算不算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表现呢?
另外,我希望自己能倾向于本质思考,我也希望彻底解构自己的欲望与动机,
尽量不要把“我想帮助到其他人”这样的道德描述,来作为解释自己行为的底层逻辑。
04
—
最后,总结一下,
每个人都有欲望与动机。
对于金钱的欲望,对于权力的欲望。
到了互联网时代,还有被大大激发的表达欲望。
但表达也一定别有动机。
但不管怎么样,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表达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表达真相。
我也希望不断地剖析自己的欲望与动机,
尽量不要把类似于“我想帮助到其他人”,“我想让世界更美丽”,这样的道德描述,作为解释自己行为的底层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