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半生为人》

作者: 空雁 | 来源:发表于2021-10-21 21:01 被阅读0次

《半生为人》的作者徐晓,封面内页写着当代作家,出版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任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

作为一个完全不合格的读者,我承认我不认识她。但是我知道这本书里提到的北岛,史铁生,为她写序的刘瑜也有所耳闻。这么说来,与这些名人同处一个时代的徐晓也应当是个有故事的人。

但没想到她的故事有点伤感。

第一个和第二个故事《永远的五月》《爱一个人能有多久》讲述的是徐晓和她早逝的丈夫周郿英的故事。

老周年幼时曾查出患有绝症,婚前就知晓实情的她还是毅然与之交往、相爱。婚后不久老周便开始一病不起,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以及累累债务全部压在徐晓一个人的肩上。

她是怎么撑过来的?

这就涉及到本书提到的他们的共同好友。

徐晓的精神支柱赵一凡,那个能拖着一条废腿,靠一双拐杖走遍北京的奇人。文革时期他便早有谋算,将大量书籍收集起来并且手抄备份。那段黑暗的时期也是从他手里流出地下文学作品以供文学青年们阅读。

史铁生,和徐晓在耳熟能详的地坛公园认识的作家,从这里可以一窥这位作家的生平。

北岛,这位我只闻其名不曾拜读过作品的诗人,朦胧派代表诗人。

还有我更加不熟悉的李南、刘迪、刘羽、芒克、万之等等人物。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失个性与才华,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他们因文学聚在一起,因为那份颇具影响力的诗刊《今天》走到一起。

在老周病情不显时,这些文学青年常以徐晓两人的家为“办公室”,谈天谈地谈文学。老周病倒之后,他们和徐晓则轮班制照顾病人,徐晓就是这么撑过许多年的。

看过这本书常常使我产生强烈的割裂感,似乎那个年代的人与我们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时代的不同,真的会让差异显得如此巨大吗?

处于文革时期的文青所面临的显然不止于此。他们的友谊也经历着猜疑与背叛。

书中第三个故事是一段有关监狱的往事。起于不知谁人告密,牵连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亲人间的问候也止于小心的眼神示意,便使这群年轻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难能可贵。

合上整本书,这意味着我竟然读完了徐晓坎坷的前半生。200多页真实的经历,混合着她的心酸和洒脱,她对文学的赤诚和对友人的感激与追忆。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看的非虚构文学,希望看过我这篇不算读后感的读后感的读者,不要因为我无甚墨水的笔触而生出反感之意。

相关文章

  • 读《半生为人》

    读《半生为人》,完全偶然的机会,因为魏小河的《独立日》有推荐,正好也有感兴趣或想了解的部分,所幸书本外观、内容版面...

  • 读«半生为人»感

    阅读此书,我感到一股青春与热血的沸腾。那种久违的有关爱情,友情的纯真情感。那种理想主义至上的乌托邦王国。 徐晓爱上...

  • 受难

    读徐晓的《半生为人》,喉头总是处于被勒紧的状态,呼吸沉重,有些窒息。 《半生为人》的作者徐晓女士,是一个坚强而又极...

  • 读徐晓《半生为人》

    读徐晓的《半生为人》,喉头总是处于被勒紧的状态,心情沉重。 《半生为人》的作者徐晓女士,是一个坚强而又极有思想的女...

  • 《半生为人》

    “我曾经以为,死亡使我懂得了生命和爱。但是当我牵着幼小的儿子站在丈夫的遗体前、陵墓前,当死亡的事实离我越来越遥远,...

  • 半生

    半生懵懂半生眸, 半生欢爱半生愁。 夜色斑驳心已暮, 月光独照不眠人。 光阴流逝,为人生打上各色的烙印,前半生的懵...

  • 《半生为人》摘抄

    喜欢这样的文字,真实的文章才有可能是有价值的同时也是优美的文章。借用高尔泰的序“我读《半生为人》,像是读一首长诗。...

  •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要过去,而你一事无成

    ——————————我读《半生》 《...

  • 半生为人感悟

    这周读了 半生为人的我 虽然我如今才看了一半 但已是感觉到分外的压抑 那个时代的悲剧 岂是政治书上寥寥数语能够道的...

  • 第三帧

    是愿身莫为人妇,半生浮沉由他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半生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xh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