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习作感受记叙文中的真情。
2、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人和事来表达和抒发真情。
教学重难点:
体悟真人真事真情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课件
两篇记叙文习作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同学生们,今天这节课是临毕业前的最后一堂作文课了,王老师要给你们讲的主题是《你的作文靠什么打动人心?》,希望能够对你们在写作文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请打开刚才老师所分发的卷子,上面有两篇文章,仔细阅读,在文中作下批注,谈谈你对两篇文章的感受。
二、直面分析,有效点拨
出示课件:请按照我觉得——地方(句子)打动或不能打动我的格式谈谈。并说说为什么。
生1:我被“注视着那两处深深的空洞,我心头一紧,紧得无能为力。”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因为它使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已经年老体衰,青春不再,而我却无能为力,不能让外婆再年轻了。
师:对的,能从语句中找到共鸣,感受真实。
生2:“三年未见,你改变甚多,多了那份端庄与成熟,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这句中写出作者对时间的感慨万千,老师虽变了容貌但作者对老师却那么熟悉,感到亲切,这一点使我感动。
师:是啊,时光改变了我们的容貌,却改变不了我们彼此熟悉的心。
生3:我被“随着‘卡嚓’一声,毕业照匆匆结束,便茫然离开。一个月后我们也会像今天一样,一结束,也便各奔东西,看着熟悉的面孔,一股酸意不请自来。”触动了,因为……因为我也是即将毕业的人,就要离开的人。那股酸意我能感受出来。
师:你是真诚的孩子,是个重感情的男孩,是离别的不舍打动了你。
生4:老师,我不想说打动我的,我就随便说说不能打动我的地方吧。说不好还多包涵。
师:恩,你说,没关系,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不足,都听好话那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生4:我觉得“冲刺着眼睑”中的“眼睑”用的不太好。什么是眼睑,指的是眼球的前方,我认为改写成“眼球”好些,再者“记忆瞬间逃回三年前”那个“逃”字也不妥,逃有逃离,逃跑之意,有种不情愿的感觉,但是作者本是表达对回忆的想念啊,所以我觉得用“闪”更好,更能打动我。
师:这哪是随便说说呢,说的多好,真诚,有道理,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才女。继续发言。
生5:我被《夕阳下的光晕》的题记打动了,语句优美,有新鲜感,而且与全文互相联系。
师:恩,是这样的,你的阅读整体感很细腻,很有阅读与写作的全局观。同学们刚才谈了第一篇《夕阳下的光晕》那么多,第二篇《变化》被遗忘在角落里哭泣呢。请陈鹏升同学说说吧,看你若有所思的样子。
生6:额……额……老师我没想好,那个……不知道怎么说。
师:呵呵,那就再读读文章。符婧,你来吧。
生7(有些羞涩):那句“我连一捆柴都搬不动吗?”打动了我,可是我不太能说清楚原因。
师(补充):打动你的是:外婆很疼爱我才那样说,但是岁月逝去, 她终将离开我,想到这我心痛。是这样的吗?
生6.7(点点头):额,是的。
师:那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生7:读。
师:声音小了点。符婧同学的作文写得很含蓄,表达也很含蓄嘛,真是文如其人呀。(全班轻笑)
生7:“唯有用心发现,感悟,才能在世事的变迁中看到心的底色,爱的模样啊。”很打动我,因为心的底色是最纯,最真的,而爱的模样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作者能这样写,说明她也是生活的有心者,用心生活的人最能打动我。
师:说的真好,用心生活的人最可爱,那你把那种感动读一读吧。
生7:有感情地朗读。
师小结:感动的“感”字底下一颗心,这是一颗跳跃的心,有情感的心,真善美的心,唯有用心才能感受到那些人间的真善美。刚才同学们谈到的是文章的打动之处,总结起来无非这些:
选材的真实,
用词的准确,
语言的优美,
思想的深刻。
还有最重要的,
真情实感,
即真情流露。
三、深入解读,捕捉真情
一篇文章靠什么打动人心呢?老师认为是流淌在你语句中的真情,真情是一篇文章的血液,没有真情的文章如同一个人没有了鲜活的血液,惨白可怕。下面,王老师就给大家转述一个关于真情打动人心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出示课件):
故事的主角是他们九班的全体同学和班主任。还有一个主角,他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叫李浩。李浩是这所学校里大名鼎鼎的“问题孩子”,和当初我们班上的某个“活跃”分子一样。李浩是很让人揪心的孩子。他没有留级,一直跟着九班走。但大家很少看到他上课。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在教室里坐着,大家的眼睛就会一亮。九班的孩子都很会意,便全部笑着叫到:“哈哈,李浩回来了,王老师笑了! ”他偶尔来上课的时候,几乎全是在睡觉。他很有睡功,几乎可以从上午第一节课睡到晚上最后一节课。他们的语文老师王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便把家中金庸的一套武侠小说搬来给他,说李浩啊,如果你实在听不进去的话,你就看武侠吧。金庸的小说好看,看了跟学课文是一样的。他无精打采地笑着接下来,但只是偶尔翻翻,依旧还是睡觉。这让王老师很是苦恼。这方法是从名师李镇西那儿学来的,李老师因此挽救了一个叫万同的学生。但是,这方法在李浩身上一点儿作用都没有。金庸吸引不了李浩,到底什么能吸引李浩呢?王老师不知道,所以经常看着他空空的座位长叹。王老师不是李浩的班主任,所以不大知道李浩的行踪。但在办公室里总是一会儿听说他下了谁的暴,一会儿又听说班主任为了找他深夜一两点钟还流连在高新区的网吧,后来又听说他连网吧也烦了......总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大家已经很久没有在教室里看到他了。但是,他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故事发生在2005年的12月30号。新年晚会上。那是一台很热烈很成功的晚会。九班的孩子是比较腼腆的,不像我们班同学,很擅长表达自己。但是因为要毕业了的缘故,所有的孩子都放开了。他们疯狂地发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成了“雪人”,他们一遍遍地唱歌和游戏,连最胆小的同学,也成了快乐的小疯子。就在这样的疯狂中,晚会到达了高潮。这时候,班主任在狂躁的人群中示意大家停下来,他说:“李浩生病了,让我们也向他问候新年好吧。”李浩?那是一个很久没有出现的名字了。在这样的疯狂的快乐中,这个名字让整个疯狂的九班一下子就安静了。大家都不说话。班主任说:“我拔通李浩的手机,我叫--李浩,然后你们一起大声喊--新年快乐!”就这样安排好了。没有人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然后老师开始拨电话,一会儿,电话拨通了,老师朝全班同学微笑点头,示意大家准备好。老师对着电话大声地喊了一句:“李浩--”“新--年--快--乐--”九班的全体同学吼起来,比刚才还要热烈还要激情澎湃。每一双眼睛都熠熠闪光,每一张面孔都泛着鲜润的红潮。九班的孩子们涨红着脸,手握着手,一起一遍一遍地大声喊:李浩,新--年--快--乐,李浩,新年快乐--班主任站在教室中央,把手机高高地举起,高高地举起--
师:这个故事的发生是真实的,故事内容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巧妙的写作技巧,但是却深深打动了我。这个故事,是我从一位名师王君老师的书中读到的。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给故事定个题目。
生1:我定《关爱》或《关怀》吧。
生2:我定《感动》。
生3:我觉得《祝福》好点。
生4:《奇迹》……
师:其实故事发生后故事里得知了另一个真相:手机里只有忙音。班主任根本就没有打通李浩的电话。他知道打不通。李浩离家出走好长一段时间了,班主任知道,可孩子们不知道。但是,整个九班的教室里,此起彼伏地回荡着:李浩,新年快乐,李浩,新年快乐…… 李浩是主角,然而,没有谁知道李浩在哪里。 所以写故事的人给故事的题目定的是《生活需要……》或许这省略号包含的不仅是关爱,祝福,感动还有其他的情感吧。我只是是故事的转述者,但是却被故事深深打动了,因为人心是挡不住真情的啊。请大家来观看一段歌曲MV《TELL MEWHY》。(播放歌曲视频)
出示课件:这首歌曲是Declan Galbraith(英国)于2002年12月9日发表的,当时正是Declan11岁生日的前10天,这也是他的第一首歌。 也正是在这一天,英国和爱尔兰的所有党派和Declan同时唱响了这首歌,并获得世界吉尼斯记录,历史上最大的唱诗班。这个活动是由“youngvoices in concert”举办的,所有筹款捐赠给了Sargent Cancer Care(萨金特癌症护理—)的孩子们。
歌曲介绍:这首歌想表达的就是对世人们种种作为的困惑,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歌曲前奏仔细听你会发现是夹杂有鸟鸣,潮水的声音,营造的就是一种自然的气氛,然而人们却对这样的环境作了什么?高潮部分的高亢旋律,是一个孩童对世人的责问。一步一步地tell me why并不是要寻获答案,而是唤醒沉睡的世人。 歌声娓娓道来又澎湃激昂,直上云宵的高音部,饱满干净清幽空灵自然纯美。是忧郁和愤怒在呐喊与呼唤的tell mewhy,十岁男孩以歌声诘问人类战争、贫穷、饥饿,祈求人类和平、友爱、富足。触人心弦!
师:听完这首歌你们有何感受?
生1:小男孩天籁般的歌声打动了我。
生2:我是被歌曲中的画面感动了,还有些愤怒。因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伤痛。
生3:那么小的小男孩,高音处一次次的演唱,似乎在叩问着人类的罪行,这深深地打动了我……
师:是啊,歌词是唱的那么动情,真实,男孩的声音是那么深情,真诚。这首歌何止打动人心,其实已经超越感动。我们不能用最丰富的词语来表达此刻复杂的心情,那就用最真诚的声音读出来吧。
(配乐《琵琶语》钢琴曲)师生共同朗读。
(出示歌词课件):
告诉我为什么(告诉我为什么),
告诉我为什么(告诉我为什么),
告诉我为什么(告诉我为什么) ,
仅仅告诉我为什么!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
真的只能是这样吗?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我错过了?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我实在是无法理解。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不伸出援手。
告诉我为什么? (为什么,老虎也要逃跑) 。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让子弹射出枪膛) 。
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吸取教训)。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烧毁森林?(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光说我们在乎) 。
告诉我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只是站着旁观) 。告诉我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海豚在哭泣) 。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让海洋死去?(为什么,为什么,如果我们大家是一样的, 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推卸责任) 。
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些永无休止)。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不能友好相处?为什么,为什么,(我们闭上了我们的眼睛)。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让生命满是贪婪)。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为了土地而争斗) 。
谁能告诉我因为我们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为什么?
四、总结
师:只要生命还在欢歌,真情还在流淌,考场也可以是生命现场。愿真情无处不在,下课!
五、板书:
打动人心的
是
真人,真事,真情
附文:
夕阳下的光晕
(1)班陈丽婷
夕阳楚楚,你款款而来,此逢你,已逝三夏光阴。——题记
拥嚷的校园里满眼人海,各式的班服充斥着眼睑。毕业季特有的风景线刺伤时光的脚步,离别的伤感弥漫在相机的镜头上。侧头顺光望去,你身着一身白裙,穿梭在人海里,记忆瞬间逃回三年前的一堂语文课上。第一堂语文课,清楚地记得那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你教我们独立思考,减少对教辅书的依赖,这一点,我一直实践着。
随着“卡嚓”一声,毕业照匆匆结束,便茫然离开。一个月后我们也会像今天一样,一结束,也便各奔东西,看着熟悉的面孔,一股酸意不请自来。忙与各科老师合影,纪念这三年来的风雨。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你的身影,那熟悉不过的身影。我高兴地像极了兔子,跑过去和你留影。三年未见,你改变甚多,多了那份端庄与成熟,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
合影完后,你突然开口:“··,是吧。”我刹时惊喜万分,想不到你还记起我。那份惊喜对我而言像是如获至宝般珍贵,难得。我们小聊了一会,无意中我提到被学校签约一事,心中有些不快,因为我渴望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即使老师们都委婉劝说,却无心留校,以为你也不例外,可你却意外的说:“你去外面好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要你想去,就好好奋斗。”我仿佛捉住救命稻草的我瞪大了眼睛,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听到的最动听的话语。你面带微笑地说着,我似乎有回到了那堂最初的语文课,你讲,我静静地听。不再有面对校长的思想防备。后来,我简直像个孩子一样,向你诉说了多日来的经历,你鼓励我去外面的世界,不要留下遗憾,我想听到心声般地愉悦。
斜阳打在你的脸上,眉眼间是未曾改变的笑意,似乎又回到了那间教室里与我们闹成一片的情景,熟悉而美好。掺着你的鼓励,这个场景不再那么伤感,沉重的心情也慢慢地微妙起来,透着些许静美。
你有事便离开了。夕阳缓缓沉下,那个背影多了个圈光晕。
变 化
(1)班龙贝丽
夏日里的一缕残阳洋洋洒洒地笼罩着大地,历经炎日的水稻渐渐挺起腰杆,越挺越直,仿佛是在不舍这一缕阳光,拼命地直起腰杆去亲吻它。莞尔回眸,有些水稻却早已结成金黄的稻穗,倾吐着夏的清新。
我漫步在这乡间的小路,眺望着远处仍在耕作的背影,不禁叹服。夕阳西下,阳光慢慢地挪动着步子,惜别着这一切。我正往回走,我要回到青烟出的黛瓦灰墙,迎接我的依旧是她——我的外婆。
暮色中,我只能依稀地看见外婆的身影,她面向着我,身体微靠在石柱旁,手中的拐杖有些颤抖。外婆缓缓地抬起手,稍稍地摇动着,是在向我招呼着。我见状,立马飞奔过去。许久不见,我竟有些拘谨了,幸而有她那和蔼慈祥的微笑和带着乡土气息的问候,让我立刻就嗅到熟悉的家的气息。互相寒暄后,我便搀扶着外婆,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晚上,在白炽灯的照射下,我发现外婆似乎有了些变化。并不仅仅是头发添了几分暗灰,或是几道纵横交错的沟壑,她那口坚固洁白而引以为傲的牙齿呢?怎会少了两颗?她局促解释到:昨日吃甘蔗时无意间掉了,不疼,不出血。注视着那两处深深的空洞,我心头一紧,紧得无能为力。外婆已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渐渐老去,而我却来不及驻足这份亲情。当我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品味生活时,外婆会像两颗牙齿一样悄然坠落吗?但愿不会。
次日,跟着外婆出门搬柴。看着她那沉重的步伐已显蹒跚,弯下臃肿的身躯,那凌乱不堪的头发格外醒目,侧出粗糙得像树皮的手抬起一捆柴。我在意识的驱使下,连忙帮外婆搬起柴就要往回走,她却急切地推开我:“我连一捆柴都搬不动吗?”说完立即从手中抢过柴,我只好在后面紧紧地跟着。此时的我已不是整天在外婆周围玩闹的小孩了,也不会一脸兴奋地爬上柴堆了。岁月竟让我们之间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
日落西山,明日仍会升起,但人已老去,便无法再年少一回。真希望岁月流过仍能让外婆留在强壮的时光里,诚知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时光溜走伴着变化,不变的依旧是那份亲情。
如今,我置身于喧闹的世界中,在所谓 “忙碌”的毕业季节中浑浑噩噩,消耗青春,无心发现去感悟生活与生命。只在逐渐浓重的升学危机感中努力。变化仍悄悄地保持着进行式,然而,唯有用心发现,感悟,才能在世事的变迁中看到心的底色,爱的模样啊。
两位作者,是今年的高三毕业生,也是我的第一届毕业班学生。如今陈丽婷在深圳大学,龙贝丽在中南大学,课中回答问题的王湘云去了北京体育大学,苏梦婷在江西财经大学,陈鹏升去了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