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周老师的文章,每一句话都很经典,恰好能说出写作爱好者的心声。
周老师的文章虽然写的是自己,却告诉读者那些写过的文字只代表过去某一段时间的自我,当时写得专注忘我,享受了那个写作的过程,写完后对自己没有价值,只希望能对读者有意义。
而我作为读者,在享受品读的过程中,思想受到启发,原来我不停地写,却忽略了与学友互动,懒于回复对我文章做出评论的人,这是对读者不尊重。因为不回复,读者越来越少,最终会成为自娱自乐。
其实,互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只有同频共振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只有打破自己的局限性,才不会执着,隔空喊话也许会激发灵感。
我一直无法给自己定位,只是胡乱去写。电视剧观后感、文章小说读后感,还有影评反思感悟写了数百篇,都是随感而写的自嗨。
现在终于明白,写作既是情感输出的一种方式,也是修行的状态。我的写作只在于写的过程,不注重读的价值。
其实,写得多与少,关键要有人读,读者才是最大受益人。能从别人的文章中读出内涵,受到启发,才是文章的最大赋能。
现在读周老师文章,恍然明白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写,要写给读者。从读者反馈中反思自己的思想,会让自己有更大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写作修行路。
当写作写到无意识的状态,那应该就是度己度人的境界。现在的我只是个写作小白,还需深度周老师的这篇写作指导书,日益领悟书中的精髓,进而提升自己的觉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