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23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23

作者: 福尔摩琪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22:27 被阅读0次

理解“钱”的规律,跳出工薪阶层的陷阱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23

为什么理财很重要?我给你讲三个原因,你就明白了。

一、不“理”财,财就贬值

如果不理财,你的财富也许正被合法稀释。

金融界有一句话叫“今天的100元比明天的100元更值钱”,也就是说,你手里的钱正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因为有通货膨胀。

近几年,中国官方通货膨胀增速是2%,但真实的比例会比这个更高一些。尤其是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里看,差距就会更明显。

举个例子:

建国以后,第二套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1分,最大的是10元;到第四套时,最小的是1角,最大的是100元;等到第五套时,最大还是100元,但1角、5角都只是硬币了。仅仅从面值来看,人民币是一直在通货膨胀的,按照今天的利率,把1万元存到银行里,一年下来可能会有150元利息,但对比真实的购买力,你可能已经亏了两三百元。

所以,理财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你总得跑赢通货膨胀吧。

二、只埋头挣工资,很难走出工薪阶层的陷阱

什么叫工薪阶层陷阱?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吃饭,他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收入大概在200万左右,看上去是高收入人群,但他自己不停地叫苦。刚毕业时一个月赚2000元,根本不够花,很羡慕月入3万的中层管理,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这样就知足了。

但当收入增加以后,消费水平也跟上来了:原来两百块钱T恤衫已经没法满足需求了,需要穿两千块钱的高级手工定制衬衣;之前过生日,女友送一块Swatch手表就很开心,现在社交场合,一戴就戴5万元以上的手表。另外,女儿出国一年可能还需要五六十万,所以整体算下来,净资产也没剩什么。正如王熙凤所说:大有大的难处。

这就是工薪阶层陷阱,它跟收入多少没关系,跟思维方式有关系:他们努力升职加薪,然后又不断升级自己的消费水平,这样就很难存下钱来,实现更大的财务目标。《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把这种困境叫做 “老鼠圈”——不管老鼠在一个笼子里跑得多努力,都只是停留在原地。

三、“复利法则”让财产积累出现天壤之别

对于挣钱能力差不多的家庭,理财能力的差距,会带来财产积累上的天壤之别,这种积累到最后就是阶层的不同。这个“复利法则”,就是我们俗称的“利滚利”,举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你在30岁时,拿出100万存起来,准备到60岁退休时再取出来。那么你有三种选择,第一,存在银行,以银行0.35%的收益率算,到60岁时是111万;第二,存在余额宝,以3%的收益率算是243万;第三,坚持理财,以8%的收益率算,最后可能是1000万左右。这就是复利法则的威力。

理财能帮你跑赢通货膨胀,跳出“老鼠圈”,让你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所以每个人都要有理财意识。

什么是理财?

简单点说,理财就是让金钱为你服务,就是更快、更好、更可靠地达成财务目标。财务目标,就是比较依赖财富来实现的目标。比如说你要买房,要给父母环游世界,这都属于财务目标。但是,如果你想要谈恋爱,虽然也要花钱,但是金钱在谈恋爱这个任务里,不算决定因素。所以,谈恋爱不算财务目标。

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人生目标,都离不开财务目标。理财是加快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

对我来说,理财是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带着这种金钱思维去看人生,你会站在一个人生投资者的角度,很多感受和选择都会不一样。

如何建立理财思维呢?我教你三个办法:

一、让未来目标决定今天的行为

很多人认为理财是——我月入8千,要花6千,剩下2千该怎么增值?

这是一种从现在出发想未来的思路。但是,理财的思路应该是倒过来的——从未来出发,回看现在。

你要先列出你最重要的财务目标,比如你希望两年后买辆车,量入为出的做法是,“我每个月能攒3000元,三年后大概攒十多万,十多万能买什么车呢?”

目标导向是倒过来的,“我想要买一辆20万的车,需要每个月攒5000元,但我现在每个月只能攒3000元,那我要看看哪些支出可以省下来,或者有没有可能增加一点外块,以达到财务目标。”

一个是量入为出,一个是衡量未来的支出来判断今天该如何支配。 一旦建立了这种思维,你就会主动寻找一些理财手段,也会发现过去很多视而不见的资源。

二、理财不等于投资

很多人认为,把积蓄拿去做理财风险很高,还是要等到有足够多的闲钱以后,才能开始理财。这其实是把理财和投资搞混了。如果你的钱不算太多,的确没有必要花太多精力在投资上,因为本金太少,投资收益也不会太高。

但是投资只是理财的一部分,理财更重要的是在投资之前定目标、记账、控制开支或者储蓄,从而获取投资的第一笔储备金。你只有开始理财,才能更快积累足够多的钱去投资。就像时间管理一样,想要管理好时间的第一件事不是“我有什么梦想”然后直接把时间都用在实现梦想这件事情上,而是要先厘清现状,设定目标,找到切入点,积累能力。

同样的道理,理财第一步也不是说要投资哪家公司、买什么股票,而是先积累一种对钱的手感。   

三、理财不耽误挣钱

很多人以为理财是专业人士才能做的,自己放太多精力去理财,会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耽误挣钱。其实理财和挣钱并不冲突,当然了,如果你要成为巴菲特、查理·芒格这样的投资者,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甚至终身学习;但对于掌握一些理财的入门知识,其实并不难,少看一季《权利的游戏》就能学明白。

最重要的是,理财是一种思维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砺,等你有足够多的钱了,再开始学习,恐怕就有些晚了,而且到时候, 你的资本积累得越多,试错成本就可能越高,所以,不如提前开始、找找手感,学着做一个“未来的有钱人”

学会区分资产与负债:让钱越花越多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23

从一个概念开始——在理财的第一步,所有人都会先建议你去做一张“资产负债表”,先梳理一下现在的资金状况。但是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呢?我罗列了一张基本条目:

从资产的角度来看

流动资产:现金、存款、货币基金、短期债券、其他短期金融资产

非流动资产:不动产、股票、长期债券、其他长期金融资产

表外资产一一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积攒的人情

从负债的角度来看:

流动负债:信用卡欠款、短期消费贷、股票融资、短期疾病、短期私人借款

非流动负债:房贷、长期私人借款、赡养老人、抚养子女

表外负债:欠下的人情、未来的疾病、未来突发的不利事件

把自己资产负债全部罗列出来,就是资产负债表。跳过这些复杂的条目,简单来说:

资产就是往你口袋送钱的东西;负债就是从你口袋掏钱的东西。

富人思维关心焦点是“资产”,因为资产带来更多钱,像是回力标,你越是用力扔出去,会越用力飞回来。而穷人思维的关心焦点则是“花钱”或“省钱”,他们会买很多消耗品,甚至是负债。这些钱像射箭,射出去以后再也不会回来,甚至会带来持续的损失。

所以,想要钱越花越多,不是要少花钱,而是应该多购入资产,降低负债。多丢回力标,少射穿云箭。

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最大区别——穷人思维的注意力往往会停留在眼前“怕花钱”的短痛之上,所以专注于省钱。他们认为花的钱越少越好,省下来的钱都存起来以防万一,千万不要负债。富人思维是对买入资产,毫不犹豫;面对负债,分文必究,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会毫不犹豫购入上十亿的股票(资产),却住在50万美金的老房子里,开着并不豪华的老爷车(负债)。

最常见的穷人思维的例子是家里的老人。老人经历过艰苦的年代,所以特别节俭、怕花钱——体检怕花钱,结果没及时发现疾病;看病怕花钱,结果病得越来越厉害,最后不得不治。

人生不仅仅只有财务目标,还要有人生目标。一段宁静的时光、一份真挚的友谊、一个助人的机会、一段美好的经历,这些都无法列入资产负债表,却都是人生的宝贵资产,会列在更大的一张人生资产负债表上。一个事情重要与否,绝对不仅仅只看财务标准。

区分资产和负债对我们最重大的意义是——不要怕花钱,关键是懂得判断花钱之后的回路。多丢回力标,少射穿云箭,这就是把钱越花越多的智慧。

在电影《1942》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金钱从来不是真正的资产,我们唯一的资产是我们的头脑。

10分钟学会资产配置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23

怎样控制风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安东尼奥就用了这种思路——他告诉他的老友,他并不担心他的货物:“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是倚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所以我的货物并不能使我忧愁。”

资产分配类型

先来看看我们有什么产品可以选——市面上常见的金融资产分成四大类。如果用足球比赛打比方的话,它们是:

1. 进攻类:各种股票类。获取超额收益,靠它。

2. 助攻类:固定收益类,比如债券。安全稳定地跑赢通货膨胀,获得稳定的收益。

3. 防守类:保险。应对极端情况,防止后院失火。

4. 流动类:活期或者其他投资项目。这相当于不可或缺的“替补队员”。当场上球员疲劳、受伤或者关键时候需要逆转局势,都靠这部分资金。

资产分配比例

1. 先留出生活费:保证日常生活

先留出3-6个月的生活费,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避免临时要用钱。这部分建议买“宝宝”类产品,比如余额宝——资金可以随时取出来,非常方便,收益基本在4%左右。

2. 买好的保险:应对不确定风险

谁没有几个卖保险的朋友?因为早期发展比较彪悍,保险给中国人的初始印象不算好。实际上,保险是被误解很深的一个理财方式,它其实是人生的托底神器。

有句话说起来蛮沉重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门越来越窄,但向下流动的门却永远打开。” 据统计,目前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当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就占到了42%。买保险很难改变人生,但是保护人生还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家庭的主要收入者,需要买更全的保险。

该拿出多少来买保险呢?有个“1010法则”供你参考。保额是家庭年收入的10倍左右。保费支出占收入比例10%以内。如果你年收入20万,那么用2万以下的保费购买200万的保额。

3. 股票类: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在中国,股票的名声不太好——“炒股”、“股民”几乎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但是,股票实际上是普通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最高效的方式之一。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公司的崛起,我们可能很难人人都去创业,但是完全可以通过购买优秀公司的股票来获益。相比创业来说,股票的风险相比更小。创业者不能迁移,而股票可以抛售。

万科股东里有一位叫做刘元生的传奇人物。1988年万科“股改”(股份制改造)时,他用400万港元买入了360万股股票。后来的29年里,刘先生一股没卖,投资收益达到800倍以上。像万科这样,上市以来增长了成百上千倍的股票,还有贵州茅台、格力电器、腾讯控股……

中国的确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你能坚持用选创业公司的心态选择股票,而不是听小道消息、炒一些完全不懂的代码,股票还是挺靠谱的。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研究,那么选择定投股票指数基金,也许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跑赢大部分乱动的人。

股票部分应该分配多少呢?有一个“80法则”——用80岁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该投入的比例。比如你今年30岁,80-30=50,所以可以用50%的资金来投资股票。不过这个法则来自于股票更加稳定的国外证券市场,国内建议比例降低一点,会更安全。

一定要提醒你,股票是高收益也是高风险的项目,股市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做“七亏两平一赚”。也就是说七成的股民都在亏钱;两成的人是持平的;只有一成的人是赚钱的。所以一定要谨慎。

4. 固收类:稳稳地跑赢通货膨胀

所谓“固定收益类产品”,就是存款、债券、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等等。这些产品一般有固定的投资期限和固定收益,收益率在5%左右。

这种产品的价值在于给我们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帮助我们稳稳地跑赢通货膨胀。同时风险相对较小,不像股票一样上窜下跳,可以成为我们账户的“定海神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eq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