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三天和爱人出去玩,和我们一起出去的还有第一次见面的朋友。三个人凑成一个旅游团,开始了我们的自由行。前两天我们三个玩的都很开心,最后一天,送完那个朋友回家,只有我们两个人时候,气氛突然安静,之前欢声笑语,现在风平浪静反差实在太大。这到底是怎么了?气氛尴尬,没有话语交流,没有眼神交流。我打破平静问:" 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是不是有不开心” ,“没有啊,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以前不也这样吗?”可能与之前的反差很大,导致我情绪上完全没有收回来,当时我就很不高兴了,有点耍小脾气。看到我的反应,他反而开始注意起来,开始哄我。这让我反而不好意思。事后回想起来,也觉得是,不说话并不代表着吵架,也不代表着这个人心里没有你。也许我们现在太强调灵魂伴侣,要求的都太苛刻了。
我是一名老师,平时会和一些家长打交道。在家长面前,我都会很耐心的讲学生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在作业中又有哪些困难,需要怎么改进?无论家长问什么,问多少问题,一遍又一遍,重复又重复。回到家里呢,能逃避的问题,就不回答;父母问个事情,很不耐烦的回答。
有一次,老妈问拖鞋放哪里了,我不经过思考回答,在鞋柜里。过了一会,她又来说:“不在呀,我都找过了。”我又说,那就在阳台上。过了一会,老妈又过来说:“没有,我都找过了。”因为老妈有收拾东西的习惯,而且把收拾的东西都藏起来,有时候自己都找不到。这时候,我就不耐烦了,“自己收拾的东西,每次自己都找不到,还要过来问我”。
说完其实有些后悔。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对陌生人毕恭毕敬,对自己的家长却很任性。这是不是窝里横呢。我们为什么对陌生人或者外面的人客客气气,却对家里人说话语气态度不及一半。难道真的是熟悉的原因吗?或者说,在外工作一天了,回家发发脾气,难道不可以?这样的思维正确吗?这样的理由,能接受吗?如果接受的话,这样的理由又能接受多久,接受几次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熟悉的人面前发脾气,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发完脾气之后,觉得自己不应该确实有错,缓和一下自己情绪,过几分钟主动道歉,说声对不起。下一次,我们一定注意。或许一次次的改变,这种习惯不能百分之百消除,也许我们这一次都比上一次好,这就是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