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刚刚看过了颇具哲学意味的《活在当下的勇气》,最近又读了《呼吸·后退一步》,相比之前,二者都在向读者传授生活的智慧,但相对来说,前者那种对老、病、死的透彻分析还是不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沉重;
而后者则汇集了很多智者们对于生活的精准理解及个人经验,整体感受还是较为轻松的,可读性也很强。
那么,在我们读过大量有关认知及行为分析的原理及一板一眼的方法论之外,有没有比较轻松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呢?
接下来的一些尝试,都是我在《呼吸·后退一步》这本书中学到的,希望也可以帮到更多的朋友。
有些人要么活在过去的回忆里,因为这样可以将确定性牢牢地握在手上,要么活在对未来的幻想里,还未发生的事情,总是可以让人充满期待和幻想,因为它们和现实世界终究还是有些差距的。
还有些人对当下和未来都不感兴趣,只是无尽地沉浸在过去中,甚至偶尔还会将过去的回忆进行重置,这样就可以令自己一直活在已经“被创造”过的成功经历里,以此来开解那些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刻。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无法专注于当下,正是因为他们不能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毕竟面对问题之时,下意识地逃避,是绝大多数人出于本能的不二选择。
鉴于这一点,我想最先提出作者埃玛·纽林提供的解决方案。即“不役于物”,就让我们从这条建议开始讨论吧。
① 不役于物
不被物品所绑架,你所处的工作及居住环境也就不会太过复杂。
当人们所持有的物品数量已经超载时,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去掌控这些物品了。相反,他们的注意力还会被物品所剥夺。以致于无法专注于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事。
你对物欲的要求越高,堆积的物品越多,能够分散你注意力的事物也就越繁杂。
记得《做事的常识》一书的作者甚至会在工作时直接把网络断掉,当然这和物欲无关,而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专注的工作环境,而切断更多干扰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如果你要想专注于眼前正在做的事,那么最好是扫除一切有可能成为干扰的物品。比如手机、与眼前工作无关的物品、以及其他杂物。
而埃玛·纽林提出的建议更多是倾向于行为规范的,这个涵盖面就更大了,对于生活和工作而言,我们都需要专注,而不只是针对工作。
因此如果你的居住环境中也在遵循着极简原则,即不被物品所控制,那么我想专注对你来说自然就不是什么难事喽。
② 室内绿化的必要性
你没有看错,在《呼吸·后退一步》中被提及,“一份2014年的科研报告表明,与空旷的办公环境相比,遍布绿植的办公室能提高15%的生产力。”
关于这一点,我之前的确毫不知情,我曾经所在的办公室环境中,也很少见到过绿植。
很遗憾,目前居家办公的场所中,我也没有安置任何绿植。因此看到这项研究数据时,我立马就开始上网搜索自己喜欢的绿植,希望可以尽快做出尝试。
绿植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并且会促使人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同时也会增进人们的思考力及创造力,使人们的灵感在当下找到落地、执行的动力。
不过在具体植物的选择上,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色彩搭配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来决定,比如有些植物对宠物是不够友好的,家中养宠物的朋友还是要谨慎一点。
再比如,对于不同植物散发出来的气味,你可能需要实地考察一下,才能做出判断。
毕竟植物也是生命,轻易做出决定,对于植物本身,也不是那么“公平”哦。
③ 在烹饪的过程中,更容易收获正念或心流体验
制作美食的过程会令人感受到自身的创造力,尤其是像意面这样的食物,因为其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性,揉面、切面、塑形等等,反反复复的操作步骤,让人无暇顾及更多的杂念。
由于两只手沾满了面粉,也很难再去碰手机,或是刷其他容易让人上瘾的软件等。
当你一心只想把眼前每一个重复性的步骤都做好时,自然也就收获了心流体验。
我记得之前一些有关生活方式的书中频繁地看到这样的观点,即每天坚持做家务的人,会更容易变得与人为善及专注。
其原理之一大概也和其重复性的操作步骤相关。而除此之外,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看着房间每个角落都齐齐整整,也会起到一部分净化心灵的作用,并且深刻感受到秩序的存在。
于是每天持续这样的小练习,人们就会逐渐寄希望于自己做得每件小事都能越来越专注,甚至开始渴望在一些小事上逐渐建立起秩序,以此来重获对生活及工作的一部分掌控感。
今天这个简短的分享就到这,和我以往分享给大家的那种工具型的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的。
其实书中的很多建议也是有据可依的,只不过这些方法本身会让人更有想要尝试的动力。毕竟它不必调动意识力、不会让人看过之后又陷入无尽的拖延中、迟迟不敢尝试。
不过就是对一些无用的物品进行断舍离、扫清对物欲的执念,养些自己喜欢的绿植,以及学习一些带有重复操作步骤的烹饪食谱等。
这样毫无强迫性、又可以轻松提升专注力的方法,还不赶快试一下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