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读书和吃饭做比较,这么多年我们不能清楚记得都吃过什么,但是你的每一餐都帮助构成了今天的你。
一天的学习下来,即兴表演当场的冲击力很强,但是让我回想到底学到了什么,还真的挺难准确地描述。我尽量把学习到、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在生活中,工作中能够帮助我反思和学以致用。
Level1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我们去感受即兴,帮助我们这些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习惯预设“标准答案”的人,感受即兴是怎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唯一答案的,就像我们的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
表演嘛,我们很多学习和收获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去玩出来和演出来的,很多同学在玩、演的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学习和顿悟。所以我也用游戏的形式,尽量回忆和梳理我的收获。
打招呼游戏
这游戏也许有专门的名字,但我这么称呼它你也看的出来,是因为一群陌生的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应该如何打招呼?这个游戏分成三个阶段,我觉得根据不同的场合,组织者可以视情况调整所需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爱之初体验
初次见面嘛,免不了俗,自我介绍。我们十多个初次见面的成员围成圈,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第一个人开始,介绍完名字和职业之后,其余的人要招手,并且一起说:“嗨,%¥#(名字)” 所以这样大家1-2轮下来基本对其余成员有了初步印象,并且大家也形成了一种默契,对于第一次没来,后期参加的朋友,在经过新朋友第一次自我介绍之后,大家都会默契地称呼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
第二阶段:以我的名字呼唤你
写到这里的时候默默地给第一阶段也起了个名字,因为第二阶段真的就是以我的名字呼唤你。一般我们都习惯称呼对方的名字,小强啊,小张啊,小赵啊,什么的。结果没有人习惯用自己的名字称呼别人,这个感觉太奇怪了。在经过了一些不适之后,我们逐渐突破原有习惯,开始用助教的名字称呼对方,然后难度增加,我们开始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才适应新规则,又有新规则,所以很多小伙伴在这个环节频繁出错。
第三阶段: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
虽然闹了不少笑话,但是在经过了一些不适,我们增加了任务难度,举个例子好了,A要叫出对方的名字B,并且要同时走到对方B的位置上,这时候B要叫出C的名字,并且在A来到自己的位置之前,和C确认眼神,走到C的位置上去,同理,击鼓传花式地依次传递。
这个游戏看似很简单,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免犯错,要么叫错自己的名字,要么叫错别人的名字,要么想不起对方的名字,要么在以我名字呼唤对方的时候,对方根本反应不过来是不是在叫自己……
这个游戏还有一个加强版,每个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要增加一个自己的招牌动作,这样在第二阶段用自己名字称呼对方的时候,也要做自己的招牌动作,对方会像影子一样用你的名字回应你,也会做你的招牌动作。同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然后我们再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做对方的招牌动作。
有一些体会是在这个环节中印象非常深刻的,分享出来:
默契和信任是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培养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你懂我懂。
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帮助也好,下达命令也好,都最好能够给对方反应的时间,我们第一次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很多小伙伴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径直走到对方的位置上,导致对方来不及找到“下家”,很尴尬。现实生活也是一样的,你的同事,合作伙伴,朋友,在接到你踢来的皮球前,是不是都没做好准备,猝不及防呢?传好球是技术活,也是门艺术。
一些联想:在风骚律师Better Call Saul 里面 Jimmy 和 Marco 在老家芝加哥的酒吧里,分分钟能够开始演戏骗钱,卖假的劳力士,绝版的纸币,等等,两个人的默契,一个眼神,就传递过去,好戏开演。
怕自己忘,下次继续分享以下主题:
我喜欢……
我们分成了若干小组,一人一句台词轮流用"我喜欢"开头,下一个人可以说任何他想到的话,只是必须用我喜欢来讲。比如:线索是月亮,你可以说我喜欢月亮,因为月亮照亮了漆黑的夜,让一个人不再害怕。另一个人接着用"我喜欢"来开头,接下一句话,比如我喜欢一个待着,充分地拥有自由。下一个人可能会说,我喜欢自由,自由......
当然,每个人的理由都不一样,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反应,并且每个所为之启发和触动的点也不一样,比如上面例子里的月色激发了一个人和自由,你也可能被黑色激发,说喜欢黑色的什么,或者被夜激发,被照亮激发,可以自由讲任何激发你的事情,用我喜欢开头就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趣的几个细节,比如大家逐渐适应了分很多组轮流讲话的规则,就增加难度分成两组PK进行,每组每次一个代表,但是又没有人下达明确的挑战和应战指令,那会出现同组中几个人抢话,或者两组间尬聊的场景,两边突然没话说,或者是一个组的人一直说,另一组完全没反应,又或者有些人一直接话,有些人从头到尾接不上话的情况......
Yes! And ...
关于少数规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