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篇文章——“父亲的请帖”,看完眼睛湿润了。先说说大概情节吧。“父亲一直是我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要的事情,否则平日很少和我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向我传达“圣旨””。这应该是大多数孩子眼中父亲的形象吧。女孩第一次带男友回家,因为父亲的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而闹掰,女孩也正值年少气盛,在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大吵一架后夺门而去,住进了单位宿舍。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
就这样,女孩在外面住了大半年,隆冬时节,眼看婚期将至,经过母亲来来回回的中间传达,父亲还是没有松口的意思,于是女孩想了个法子——给父亲写请帖,但父亲依然没有答应。婚礼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女孩一打开门,便惊奇地发现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没错,是父亲扫的。
这是一种倔强的温柔。
从不缺席的爱也许我们会觉得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再平常不过,理所当然,但在那一刻,直戳泪点。不是矫情,而是瞬间想起自己的老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形象。读大学以前,没有离开过家,所以跟父母相处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中学时住校,每周日下午去学校,于是,父母暂时放下手头的农活,用一天时间给我收拾行装。母亲在家烙饼,父亲去地里摘菜,回来洗净、包装。母亲会根据天气,提前一天把我去学校要穿的衣服洗了凉着,从里到外,袜子上的破洞,也会提前缝补好。父亲在收拾完菜面油后,会检查自行车的刹车系统是否灵验,还要把车子擦一擦,然后把收拾妥当的大小包,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十分牢靠。到达宿舍,我往往要拆很久的绑扎带,甚至拆不下来只好拿菜刀上阵。有时从家里带来腌制的咸菜,也会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室友每当看到我拆包装,都会说:你家人裹的真结实!
看着室友这个的面粉撒了,或者咸菜汁流出来,那个的油壶漏了,我往往只是微微一笑,不说什么。
回忆里随意截取一小段光影,都充满着父母满满的爱,只是当时年少,从不觉得。每年母亲都会提前一两天打来电话提醒,“过两天就是你的生日了,那天要吃好点,吃点肉,别节省。”虽然嘴上答应的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一样轻松,但心里满满的是感动和爱,在雾霾肆虐的初冬,在风似刀割的街口,心中已然暖意融融。
即使不在身旁,平日里也缺少对父母的问候,可他们时刻都在惦记着自己孩子的冷暖。父母的爱,如影随形,从不缺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