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闲话,看书也有不少年头了,小时候那会儿不像现在的小朋友们这么多玩具、电子产品,在那个物质生活不那么充裕的年代,看书其实是一件很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是的,小时候看书在我看来就是消磨时间的方式,并不是为了获取什么知识、得到什么成就,仅仅是因为不想漫山遍野的疯跑玩耍了,就坐着看看书。
看书,看和书。怎么看,看什么书。
先说说看什么书吧。
小的时候看书没太多讲究,有什么看什么,毕竟任性的买买买在那个年代的我,是不太现实的。我有个姑姑,家里至少有三柜子书吧,大多是人文书籍,譬如历史、小说、世界名著等等。因此,莎士比亚、大仲马小仲马、笛福、狄更斯等人的书,或者说类似茶花女、悲惨世界等书,着实看了不少,如今依然清晰记得当时最爱看的,就是福尔摩斯全集了。可惜,上述这些名著,现如今再让我看,是看不进去了。
后来有一阵迷上了网络小说。最初大概是2001年的时候吧,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才发现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聊天记录都能写成小说。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
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
看腻了国内国外名著和武侠小说的我,一下就迷上了蔡智恒。2004年上了高中之后,买了很多他的书,《亦恕与珂雪》、《槲寄生》和《爱尔兰咖啡》等等。再后来,网络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幻剑书盟、榕树下,玄雨、老猪再到月关、猫腻,看了不知道多少。
转眼到了读研期间,突然就迷上了民国风流,迷上了民国的大师,买了钱穆先生和冯友兰先生的书。断断续续的也都看完了。实在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一下子从只能用2G刷文字篮球直播到了3G、4G,一下子获得的信息量铺天盖地,占据了太多的读书的时间了。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书,简单,一本本去掉到自己不想看的、读一段就想放弃的,还剩下的就是可以看的了。
再说说怎么看。
我看书大多看过就忘,直至上中学,学了陶渊明,自觉终于找到知音,“好读书,不求甚解”,如今想来,实在是愧对古人。但是在我想来,既然不是读的工具书,只是闲暇时光打发时间的读物,不求甚解就不求甚解吧。
看书和学习书本的知识在我看来是不同的。后者是要有结果的,比如学习高数,学会了拉普拉斯变化,这就是结果。但是看书不同,看书能得到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看,就看了。
梁启超先生有一篇文章《'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为而不有我是比较赞同的,不为什么,想做就去做了。
看书,不在乎类型,历史、哲学、科技等等,想看书就去看了;看书,不在乎收获,不在乎腹有诗书气自华,想看书就去看了。我看书,仅仅只是因为我想看书,不是为了什么而看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