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市一位考上大学的女生玲玲因父亲反对而不得不推迟上大学的计划。父亲坚持“读书无用论”,认为上四年的大学学费不如去做一个小生意,这样四年后不仅不会亏钱,反而会赚更多的钱,而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女儿强调上大学能够增加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上大学是有用的。这样的一条新闻在网上也吸引了很多网友的注意力,甚至有一个投票活动,其中将近七成的网友赞同父亲的“读书无用论”,但也有部分群众愿意支持玲玲上大学,玲玲好像也表示,要以借款的方式使用这笔钱,要在大学期间慢慢还上。看到这条新闻,我又想起了以前看的一条新闻,就是父亲因为硕士毕业的儿子没找到工作回家种地愤而自杀。两条新闻,都与读书有关,我们仍然不得不思考读书究竟有没有用?
对我来说,毕竟现在还在读书,肯定认为读书是有用的,那么这个有用在什么地方呢?人类并不是一产生就是要读书的,语言和文字也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人类对自己和大自然的认识也是逐渐发展的。教育最初是指贵族的教育,可为什么贵族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贫民则没有。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教育能够使贵族更清楚的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继续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贫民一旦接受教育,就有可能觉醒进而与贵族争夺统治的权利,这是接受教育的贵族所不愿看到的。照这个逻辑,那就是教育能够改变贫民的地位,即读书是有用的。
读书有用没有用,如果说根本的人类终极关怀价值的话,人为什么活,人应该怎么活?一天三顿饭,夜晚一张床,三顿饭由土地里耕种取得,吃饱了、有地睡,读书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不起什么作用。可是人之为人,就在于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活动的目的和方向,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动物吃饱了睡睡觉,人吃饱了却在那儿“胡思乱想”,不可小看这胡思乱想,正是这“胡思乱想”让人称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我们要从事精神文化生活,这种生活把我们人类从只能满足口腹之欲的底层需要解放了出来。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意识关系论,还是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都会说明人类不会仅仅止步于吃饱穿暖这一步,否则我今天也不会在这里敲打键盘,可能趁着夜色觅食去了。
玲玲的父亲还是很精明的,因为谁能保证你上了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并能拿到高工资。大学毕业后,学生们都进入了社会,可是自己的专业又找不到相应的对口工作,即使有,那也是为那些真正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留着的,普通人的大学是怎么度过的大家都知道。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大学是玩过去的,自己选的专业可能不喜欢,老师都忙着还房贷、愁孩子上学也没几个优秀的,学校则是向行政机关争取盖楼的机会,学生自己为争奖学金、学生会主席而不断斗争,男生们宅着宿舍进行奋不顾身的爱情,女生们最好找个大叔排遣下寂寞……当然,这也只是个别,大多数中规中矩,没什么成就、也不犯什么错。大学为何如此的放松,那就看看我们的初中等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监狱化,不好好进行与自身相关的教育活动却胡搞,不出问题才怪。那这又是为什么,学校的校长升迁由上级决定,上级凭什么决定是否升迁你,必须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升学率。同样,校长对老师,老师对学生,所以在中国:学生累、老师也累。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背后。扯远了,但这也说明,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所要取得的真正目的,而是分数,读书偏离了自身,当然没用。(2013年9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