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础介绍
这本书籍是精益生产及精益管理的基础之作,书籍的名字虽然没有那么明显地和精益生产挂钩,但是内容的含金量是很高。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在众多精益生产相关的书籍中,初版是很早的,序言中介绍这本书最早发表在1990年,那时候精益生产的定义还没,丰田汽车的发展还没有在众多汽车制造业中,至少在我国没有那么火热,而这本书确认在1990年已经有了先明的预见。而此书是在2015年后在我国才正式刊印。
此书籍的好处在于,是国外学者通过5年在各国的调查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结果,更具有学术参考和实践可行性,另外里面蕴含的一些精益生产的思想和企业管理的方法也值得做借鉴。不好的点在于,文章的提炼和概括比较少,更多是符合国外学者循序渐进的描述,缺乏明晰的观点提炼和陈述,很多内容需要在阅读时,自己做下理解和提炼,给读者更多总结学习的空间。另外,此书在书籍的末尾部分,对精益生产的膜拜和推崇太过明显,对历史企业失败的变革以及各种对未来的预测,都以精益生产为根据做原因分析,这种客观的分析结果,带有太过浓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在阅读时,建议带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做吸收,而非全盘否认或者全部认同。
书籍梳理主要内容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9609/42d0e890e0d9d325.png)
二 关键学习梳理
1.总装厂的设计
关于精益工厂的两个关键的组织特征:
一是能够将主要的总做任务和责任转移到真正为汽车增值工作的生产线的工人们身上,而不是像大批量生产一样做重复单一的工作,工人可以思考和问题分析,并将工厂的生产视为集体的财富;
二是有一个在处于适当位置的缺陷检测系统,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快速追查并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减少返工和质量问题,因此精益生产像一个不断完善的生产系统,而大批量生产只是按章办事的重复系统
2.生产设计
精益生产设计的主要几点:一个是领导力,精益生产的设计有专门的负责人称为主查,和大批量项目经理相比,更具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因此对设计来说是具有提升的事情;而是团队协作,团队之间紧密协作,由主查做控制和评定,也和原有岗位保持密切的合作;另外一个是信息交流,精益生产会在一开始先投入更多人员,参与讨论解决争论的问题,最后人员参与少,而大批量生产往往是一开始参与人员少,后期问题呈现多样,人员参与多起来;最后是开发的进度,精益生产不是等到每个工序开始的时候就有超前的考虑和预估,在实际工序图纸进入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3.供应链协作
精益生产针对供应链协作,主要有两点要说明,
(1)精益生产针对供应商关系,更多是管理关系,新的设计和发现会进行定期交流,他们不把讨价还价作为一种合作方式,而是通过价值分析做利润和成本的共同承担,因此会共同合作相互依存来谋求最大利润
(2)精益生产的供应商数量会做减少和控制,首先会针对供应商做一级二级供应商的划分,其次针对少量的供应商可以使用大批量订货降低议价成本
4.客户关系管理
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中,商家和客户相比,商家更具有强势的地位,客户只能说服被买东西,售卖关系在交易完成后就会消失
而在精益生产中,客户被当做精益企业的资产一部分,客户被企业关注和尊重。在一次交易完成后,企业也会和客户尽量保持长久的联系,并积极收集采纳客户的评价和建议,作为生产设计的重要参考
5.企业管理
在财务管理上,企业和银行等合作企业是利益共同关系,他们通过持股在不同的企业,做利益链的绑定,即使有短暂的金融问题,也可以通过相互营救度过危机,更具有长远的发展目光。
在员工管理上,员工被当做企业的资产,员工可以有明确的晋升渠道,同时基础的员工可以积极发现问题,并做到信息反馈和解决,员工往往是在企业有终身奋斗的打算
三 总结
精益生产方式的运用可以为生产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但是它的普及和发展并没有那么顺利。
正如书籍中所说,精益生产方式的快速传播是势不可挡的,但是进行精益生产的转型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障碍需要克服。这离不开文化观念、政治环境的土壤环境,也离不开当前生产体系的实际改造可行性分析。
因此在转型的同时,需要评估和改善当前的制造生产环境基础,才能更好地去实施精益生产制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