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追问人生意义
人在痛苦之中更倾向于思考人生的意义。
人活着,难免会痛苦,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会扪心自问,这有什么意义?
问题很简单:人生有意义吗?有的话,是什么?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毕竟如果人生有意义,那么我就努力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迈进,
但如果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我该怎么活就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了,毕竟底层的逻辑变了,上层的生活方式也需要做出改变。
几千年来,睿智的哲学家们都试图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一书,就是在追问人生的意义,我认为我在其中找到了答案。
(二)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
先说本书结论:人生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人生是否有固定的、统一的意义?没有。
我明白这个回答不能让人满意,但是这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最真实的答案了。
人生是否有意义,属于形而上学的研究范畴。
形而上学的任务就是用理性思维,研究世界的本质与人生意义等“大问题”。
我们熟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等等都是研究这些大问题的哲学家。
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理论,顺着他们的思路去思考,会觉得他们说的都是有道理,是值得信服的。
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哲学的停滞不前,逻辑实证主义证明了形而上学的命题都是无法实证的;证伪主义给了形而上学致命一击,最后彻底终结了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走不通,理性不能回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硬要回答,答案一定是独断论的,或者在推理上有错误的。形而上学家们努力了好几百年,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三)三种应对问题的方案
虽然无法明确回答人生的意义,但是为了生存,人们仍旧需要答案,下面列举出三种应对的方案。
1.自己创造人生意义
人生的确没有统一的、广泛认同的意义,但是并不代表人生就没有意义。
为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可以找到一个与自己价值观契合的方向,并说服自己说,这就是我的人生意义。
比如说我可以让自己相信,曾国藩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他身上的那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就是我想追寻的,那么我就可以告诉自己,我的人生意义就是成为和曾国藩一样的人,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成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这个方式也是作者林欣浩比较赞同的,他认为应该通过面对死亡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并说服自己相信它。虽然这种方法听起来并不真实,但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讲,确实最为有用。
2.人生没有意义,但是有自由
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就容易陷入到虚无主义的陷阱中,虚无主义会削弱人自身的力量,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的。
但是萨特与加缪等哲学家提出的存在主义哲学,虽然也认同“人生无意义”,但是却能够给予人力量。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生无意义,世界是荒谬的;自由选择创造自我,但是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等待着我去发现,只有无数个自我,在我存在的时间中,不断发展变化。
我决定发展哪一个自我,成为职员的自我,或是成为母亲的自我,就创造了我的新身份,我的新本质,是一个职场员工,或者是一位母亲。存在先于本质。
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世界是荒谬的。主要可以参考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经历,我们的人生与其非常相似,日复一日重复着工作和生活,看不到尽头和意义。
但是正是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所以我们才拥有自由!
我们拥有创造自我身份的自由,拥有选择的自由,虽然这自由让人兴奋和激动,但是却是非常沉重的,因为我们在选择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选择。
3.不去思考这个问题
不去思考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也是一种答案。在我享受生活的时候,我几乎不会追寻人生的意义,一般都是在我痛苦和迷茫的时候,才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不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种高大上的问题,就沉浸在生命当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克服当下的困难,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作者林欣浩认为: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对这个问题的消除,也许当我们不再需要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了。
但是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问这个问题。我认为在艰难的岁月中,人生意义往往是支撑人走下去的重要条件。弗兰克尔所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能够较好的诠释这个理念。
因此如果你还是没有达到,不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境界,那么就需要花点时间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毕竟人生还有那么多的艰难岁月要度过,还是需要生命的意义支撑我们走下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