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想聊一聊批判性思维这个主题,第一次接触到批判性思维,是在看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笑来老师提到,对他的思考方法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思维模式,源自他早年看的一本书《超越感觉》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
为什么会对这种思维方式产生兴趣呢?是基于当时的工作状态,作为草根创业几年的团队,业务起起伏伏,面临生死一线,在这样的一段时期,每天需要做大量的决策来帮助团队成员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期间出现了几次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公司和团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深感自责,为什么无法做出更好的决策,如何才能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由此,我开始思考,一个人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什么东西会影响他的决策,面对不同人的信息观点,如何区分这些观点背后的价值观,以及自己最终采用哪种解决方案。
而批判性思维,简单的来说,就是帮助我们对听到和读到的东西进行系统评价的思维模型,运用这个模型,可以指导我们不断追求更完善的见解、决定和判断。
02
在学习批判性思维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另一种思维模式,叫做:海绵式思维。
顾名思义,海绵式思维就是对信息的吸收,像海绵遇水时一样,直接吸收。
这种思维的好处是:
①你吸收的知识越多,对你以后做复杂思考的基础越扎实。
②这种方式不需要艰辛的脑力劳动,只需要全神贯注,牢记知识即可。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无法提供方法让我们确定哪些信息和见解值得相信,哪些需要反对。要是一个人习惯了用海绵式思维,那么他相信的就是任何他读到的东西和听到的东西。
久而久之,会习惯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东西,成了别人的精神傀儡和奴隶。现在流行的各种10万+的文章,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只看作者的观点,而不去深思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提出和论证观点的,逻辑链是否完整可信。
懒于思考,弱在逻辑,等你意识到的时候,我想任谁也不想做别人的精神傀儡吧。
03
我们拿读书来举个栗子。
海绵式思维读书:认真阅读,划出重点语句、关键词,记录核心观点,论证过程,做思维导图等。目的是整理出作者所讲的内容,理解,记忆,但不评价。
批判性思维读书:认真阅读,划出重点语句、关键词,记录核心观点,论证过程。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提出这个观点?作者的论据是否有效,真的能支持论点吗?作者的逻辑链完成吗?这个地方是否严谨。
这种读书目的是,批判性的评价作者的素材,再基于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简单的说,就是对所读到听到的内容,多问为什么?像孩子一样带着好奇心去探索,而不是一味的接收内容。
04
批判性思维在使用的时候,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来捍卫自己或者别人传授给你的观点。这种使用方式成为弱批判性思维。其目的在于排斥并消灭那些与你相佐的观点和推理。像辩论赛中,辩手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找到对手的逻辑问题,从而反驳对方。
在跟人争吵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无赖会使用这种方式,无耻的争辩。
另一种用法自然就是批判性思维最有价值的使用,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检查,防止自己走向自欺欺人和盲从。一般称为强批判性思维。
05
《走出思维的误区》作者提到,要训练出批判性思维,关键在于学会提问。掌握一套系统的批判性思维提问方式,可以帮助你探究清楚问题,甚至你不熟悉的领域,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从而提高你的决策水平。
作者列出了10个问题,用来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初学者,可以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尝试用这些问题跟作者进行一场无法面对面的深度沟通。
1、论题和论点是什么?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词句的意义有歧义?
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5、推理中是否存在谬误?
6、证据的可靠性有多大?
7、是否存在竞争性因素?
8、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批判性?
9、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10、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06
由此得到:我们去学习批判性思维,是为了更好的独立思考,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能够从容的应对和选择,并且自己清晰的知道,每个选择背后的原因,也都了然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