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4小时时间读完《把时间当朋友》,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心智模式的常见陷阱,其中有一个是“到底学这个什么有用”。
当问“到底学这个什么有用”时,文中这样描述:
[图片上传失败...(image-99717b-1524312116955)]
[图片上传失败...(image-e6098e-1524312116955)]
当一个人问“到底学这个什么有用”时,就是希望有人能够明确的告诉一个事实:这件事没用,不用学;这件事有用,有什么什么用,未来可以带给你什么,要学!
这个问题背后有更深层的东西,就是:提问的人希望追求一个确定性,是因为害怕会遇到的危险。
人的内心有两种力量在不停的徘徊斗争,一个是自我成长的力量,呼唤你去进行新的尝试和试错,在体验中成长发现适合自己的道路,从而主动掌控人生的航向驶向幸福的方向;另一个是毁灭的力量,提醒你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最好待在安全舒适的圈子里。自你成长的力量不断激发你去思考,去学习,去探索,去进行新的尝试,但最终毁灭的力量总是占据上风,让你始终徘徊在纠结前进还是停滞的念头上。
毁灭的力量之所以这样强大,根源在于,这种力量来源于原生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人做事是没有不犯错的,做事是一种尝试,做错了调整过来下次作对就可以,但是,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必须做正确的事情,否则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会被恐惧占满心灵,最终能学会做的只有一件事,这件事就是不做任何事。在做多错多或做少错少的情况下,安全感的缺乏会导致幼小的心灵只会选择后者,甚至不作为。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会畏惧即将到来的危险,他不是缺少主动探索的能力,只是畏惧探索出了差错而带来的严厉处罚。
生存下去是人最大的本能,只有能好好活着,一个人才能思考如何活的更好。畏惧是一种自你保护的手段,起码能够保护一个人安全长大成人,就像你们畏惧火、畏惧闪电雷鸣、畏惧滔天巨浪一样。所以在看到一些人依然执着追问,这件事到底有没有用时,你能够体谅到对方的心情---体谅不是同情----你知道对方在经历什么事情。
对方不是在抵抗改变,只不过是把力量用在了保护自己维持现状上---尽管保护自己只是一种假象。
畏惧探索有两种功能,一是保护自己,这源于过往经历留在大脑中的记忆深刻的伤害---尽管这种伤害也是假象;二是不用承担责任,因为你什么都没做,所以出错了都是别人的错,。。害怕承担责任,是因为害怕受到严厉的惩罚,是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样会自你感觉良好。
现在心理学开始关注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声讨父母的群体,这些人痛斥父母的种种不是,拒绝接受过去,拒绝个人成长,每天被愤怒委屈无助充斥着大脑,愤怒会让人有种充满力量的错觉,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个战士一样光荣伟大,只是他们找错了战斗的对象。在他们看来,柴米油盐无聊,按部就班工作没意思,为金钱出卖自己的时间、体力、脑力、做资本家的走狗是傻X,他们放弃了成长,成为回忆的傀儡,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把力量用在跟父母战斗---否定过去否定自己的“光荣而伟大”的事情上。。。。。但这只是一种假象。
诚然,的确有些父母做的很不好,只是父母生下子女时,已经给予了子女全部的应对人生所有问题的力量。一个人不会没有力量,只不过看他拿力量来做什么事情。有些人用力量对付过往的惨淡维持现在的无能为力,有些人用力量努力拼搏让自己不断成长,一个什么都不做天天玩游戏的人是用力量抵抗所有外界的压力来维持让自己玩游戏的一个状态。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对现状不满,也完全可以寻求改变,只需要去看到改变的可能性,掌握一定的方法,然后去做,有效就坚持,无效就换一种方法继续尝试。
你已经意识到,哪些小时候的危险,对于成年的你而言,都已经不再是危险。没有人会在旁边对你指指点点,也没有什么妖魔鬼坏再入你的梦乡,没有人可以再强迫你做任何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只要你不同意,相反,你有了很多支持自己的资源,你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抵挡外面的暴风骤雨,已经有足够多的经验教训可以指导你扬帆起航。在你内心中,自你成长的力量已经完全战胜毁灭的力量。现在你会问自己今天做些什么,学些什么,收获些什么,带给别人些什么,快乐些什么,幸福些什么。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小时候你可能无能为力,但现在你长大了,完全可以决定自己到底如何生活。关注会带来增值,关注负面的东西负面的会得到加强,关注让你更轻松快乐的事务会让让你拥有更多的轻松快乐。如何选择,全在自己。
如果今天的你依然在问“到底学这个有什么用?”,不妨静下来思考下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问题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你什么样的心智模式?以及隐藏着那些需要你注意和提高的地方?生命是一个过程,不存在早晚,只要你愿意,现在就可以开始选择做自己,让成长的力量引导你开启梦想的大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