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连讲了三节课,第四节改作业只改完了一个班的练习册,中午把学生送到宿舍后又接着改。就这样无缝衔接地干着,没顾上喝几口水,上厕所还是忍到了放学让学生站队时。但是今天感觉很有干劲,因为今天的课堂比较过瘾。
今天讲《千人糕》,先板书了“糕”,提到了蛋糕、年糕和雪糕,提出疑问千人糕又是什么?
听读:首先听我范读课文,尽量有感情,沉浸其中,读出两个不同角色的声音和语气,读出画面感。学生边听边标自然段,听到自己喜欢的句子画波浪线,喜欢的词语圈起来,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我读完后,学生书上也个性化地画了不同的符号。你哪里有不明白的呢?起初没学生举手。学贵有疑,有疑问这节课才有学的必要和价值,如果都没有一点疑问,那么这篇课文就不用讲了,大家都会了嘛。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不懂的问题,然后交流学习弄明白的过程。
朗读:这样说着,陆续有学生举手了。六七个学生的问题分别涵盖了词语、句子和内容。其中我特别喜欢的问题有: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什么两样中的两样是什么意思?文中两个特别的意思一样吗(一定特别大;难道他的味道很特别吗?);为什么叫千人糕呢?还有人问销售什么意思……
没有急着一一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自己没有说出来的问题朗读课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自己的朗读你能回答哪个问题。果然读过一遍后陆续有学生举手了,对刚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品读:通过刚才的一遍听一遍读,学生对他们自己提出的一些疑问解决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就围绕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领着学生结合8、9自然段进行读思品说,并结合课文下面的两幅插图试着自己说一说千人糕制作的过程。
主题探索:听老师读最后两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了千人糕是有很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来之不易,的确应该叫千人糕。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我趁机又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做成的呢?于是就有了“千人衣”“千人石油”“千人书”等等。
最后总结。到这里课文的学习告一段落了,随着课文的学习会认字学生也认得差不多了,下节课简单复习下课文,给会认字进行拼读组词的分享,并指导书写几个重要的生字。
自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接地气”、务实。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