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宝一岁一个月的时候,意外怀孕。还记得当时的场景,从好日子推迟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房子都要被我的咆哮声震倒,眼泪哗哗的的流,老公把我拉进卧室,我对他手脚并用一顿猛揍,哭的更是撕心裂肺,因为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怀胎十月所有的记忆都涌上来,怀孕前三个月吐出胆汁的狼狈;十月怀胎生产撕裂的痛;生了后开奶痛夜醒频繁;加上是个精力旺盛的宝宝,直到一岁每晚还是两个小时就醒,这一年再没有睡过整觉。更艰难的是辞职在家带娃后从小仙女变成了欧巴桑,经济不独立、对自我没有信心、对老公没有安全感、对未来充满茫然。不敢买喜爱的东西,不敢太大声说话,曾经的自己在那一年低到了尘埃。好不容易让大宝宝和婆婆互相适应,重新有了工作,眼看就要有了一些信心,经济上也有了主动权,工作马上就要转正。看到那两条斜杠,我的工作怎么办?才一岁多一点的大宝宝怎么办?我自己怎么办?
我陷入了不知所措中,老公很坚定,他说孩子既然来了就应该珍惜这个缘分。可在我的脑海里面除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缘分更多的是:生养教育一个孩子的不容易,两个孩子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多一个成员家庭关系又要重新定位的无措。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没有人会舍得下一个小生命,可哪怕不考虑自己的工作,我看着每天下班回家晚上粘着自己的大宝宝,害怕会减少对大宝宝的呵护和陪伴,我不够勇气迎接未知的一切。
公司同事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每次闲聊到二胎,一个个都是摇头,大家都有一本经济成本账,按照在二三线城市来算,就算孕期妈妈什么都不补,只算产检费,随随便便就是10000。生下来后只算奶粉、尿不湿、衣服、玩具,每个月1000是不能少。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考虑早教班了,美吉姆,蒙特梭利起步就是24节课,8000起的费用,还没有算上每天送孩子去的公交成本。到了三岁上幼儿园了,如果能够排上公办的队伍,每个学期大概4000左右,还有伙食费、活动费等等。可若还想孩子上好一点的幼儿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私立的每个学期就要8000了。还得给孩子选一到两个特长,现在上小学都要面试了,不能比别人差。国学书画英语培训等等总要挑一两个如意的,女孩子舞蹈、男孩子篮球跆拳道,身体素质不能落下。这些每个月1500是少不了。这样一年算下来,六岁之前多一个孩子每个月就要多5-6万的费用,还不算小初中之后的费用。
我和我老公说这些极有可能面对的一切,然而他依然坚定,他说你看咱表哥家里,条件和我们差不多,我们的学历和能力还略胜一筹,还有婆婆可以提供帮助。表哥只比我们大2岁,大女儿已经7岁了,小儿子已经5岁了,嫂子全职在家带娃。两个孩子的家庭日子都是很热火朝天的,永远不缺的就是热闹。也有让人头疼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两个孩子都能自己玩,大人很多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关注是否具有危险行为,以及善后。比如一不小心就用篮球砸中了电视机,或者两个人为了某一个玩具互相争抢,时不时又会被什么东西砸到,或者又是捣鼓什么东西搞脏了地板等等。他们的妈妈常常处于崩溃边缘,但也总不得不救火。我私下问过嫂子:“怎么有勇气在年龄这么小的时候生下二胎”。“没想那么多,只觉得孩子要有个伴,我们能陪伴的时间有限,等孩子大了,和我们共同语言少了,家里能让他多个人说心事。再说早生晚生都一样,趁着年轻早点生了,恢复也更快一些”
我欢喜他们的热闹,想一想似乎也很对,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孩子的生活和未来却是充满了无限多的可能性。两个孩子少了一分孤独多了一份陪伴,年龄相差不大会有更多的相处空间,亲密感会更加强烈。少年时期会多一个玩伴,青年时期会多一个贴心知己,中年时候也许可以互相扶持一把。即便孩子的感情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好,但是血缘维系,该帮忙的时候没有人会退缩,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哪怕在困难的时候能有人陪着大醉一场也是好的。
在广州工作的时候认识一对卖水果的夫妻,老板是个和善的人,每天笑脸盈盈,去买水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几个年龄略有差异的小朋友在身前帮忙。想着总不会是童工吧,出于好奇问过他:“这几个都是你的孩子吗?”“是的,我有三个儿子”言语里满满的都是自豪,我和我老公眼神都是诧异,脱口而出就是“那压力很大吧”,“不大,给点吃的吃饱,穿暖和,一下子就长这么大了,每天做完作业都可以来帮我们的忙呢,现在一个个的长得可壮了”,他对于我们诧异不以为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模式,穷养或者富养只要用心,都能培养出好幼苗。
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母性本能占了上峰,老公承诺他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花更多时间陪大宝。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有强烈孕吐的我基本全废,他成了全职奶爸再加半个奶妈。从不会换尿片不会给孩子洗澡不会给孩子喂饭,遇事喊妈妈的职能爸爸变成了三下五除二就可以给孩子解决好尿片,能轻轻松松的完成洗澡,让孩子喜欢上吃饭的行动派爸爸。宝宝语言方面进入爆发阶段,喊得第一声是爸爸,此后的很长时间他才会喊妈妈,老公曾为此沾沾自喜,我失落了很久。孩子虽然小,却能明显感觉到他对爸爸态度的转变,既爱又怕。父亲也许天生自带威严,很多我和奶奶管不住的事情,爸爸一瞪眼睛就乖乖听话。老公说:“在没有亲力亲为照顾孩子之前,我感觉当爸爸就只是当爸爸,很正常也很理所当然,开心就逗逗,不乐意就“卡”下班。这几个月照顾他,看到他一点点的变化,每天变得不一样,看到他依赖我需要我,我才真正的有了一个当爸爸的感觉。”那一刻,我感觉我的老公成长了一回,我的孩子爸爸长大了。
偶尔有插曲,怀孕五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孩子半夜积食,从凌晨一点到三点一直不睡觉,一直哭,爸爸和奶奶碰都不能碰,时不时要我抱,抱一会儿又会可怜的大哭。我陷入很强烈的自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到位,没有注意到他吃太多。在他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不能全力抱着他哄着他。甚至萌生出退意,担心自己低估了孩子对我的需求,高估了自己哪至整个家庭的承受力,把无知当成了无畏。然而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宝宝的胎动,有了生命的联接不忍放弃,只能在困难之中去寻找解决方法,找到平衡。
害怕对孩子亏欠,一下班回家我就放下手机和工作,全身心陪伴孩子。每晚给他读绘本,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陪他睡觉,喂他吃饭,陪她做小游戏。同时也学会放心,不再力求做一个完美妈妈。
害怕回到没有希望、没有自我的全职妈妈时光,就不要放弃自己。学习的渠道很多,方式也很多样,不方便外出的可以借助互联网,不方便看书的可以听书,哪怕每天写写日记也可以有进步。都说人真正衰老的时刻是从放弃自我开始的。如果暂时没有时间去看书学习,那就给自己设定一个缓冲期限,允许自己在这个时间都属于孩子,设定的期限一到,就制定计划去成长。
害怕经济实力不足以养好两个孩子,那就在实力范围内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精神养分。我想在孩子眼里,只要有爸妈的陪伴,有温馨的家庭环境,天高气爽的公园和五彩缤纷的迪士尼是同样欢乐;真善美的孩子不会被未来拒绝。
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种可能,他们未必需要父母为他们描绘全部的蓝图,他们一定有自己的画笔,有属于他们的时代。二胎父母,无论最初是无知还是因为无畏,我们都要在这个决定之后,做好自己的角色,做伴侣的帮手,做孩子的榜样。只要夫妻齐心,家庭和睦,未来没什么可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