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第九09
【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大意】孔子见了穿丧服的人,穿官服的人,或者盲人,既便对方是少年,也一定脸色严肃起来;如果从对方身边经过,一定快步急趋,以表示尊重。
一点启发:孔子对待穿麻带孝之人同情,对为官,国家行政机关致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怜悯之心,这些小细节反应孔子为人修养。现在一些人道理懂得,却在给亲人送葬时谈笑,孔子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记得,学生时代,升国旗行注目礼,庄重而严肃,都是表示对国旗的尊重。对于残缺或者行走缺陷的人,都应当保持一定尊重,和有怜悯之心。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
【大意】颜渊喟然感叹道:“老师的学问修养,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教导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由得心往神驰,欲罢不能啊?老师把我们的才能都逼出来了,我也把我的浑身解数都发挥至尽,又看见老师之道在前方卓然而立。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又找不到可循的路径啊
一点启发:颜回对老师的评价。用今天话说“琢磨不透”。登一山还有一山,见其首不见其尾,孔子一直在学习探索路上。孔子常说,学如不及,为恐失之。
孔子对待学生总是循循然而善诱人。引导学生,如今作为一名家长,应当做到引导孩子,不可强制执行,不然无法调动孩子们内驱力,自己也是觉得很累,应当做到传不习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