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思想,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
中国上古时期就出现了民本意识的萌芽,西周时期产生了保民思想,经商周两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继承发展,民本思想成为儒家君主治国哲学的核心理念。
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征诸侯…曰:'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意思就是人看水中倒影就可以看见事物的形状,看老百姓生活状态就知道国家治理得如何。

孔子讲:“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更是提出振聋发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意思是,百姓最重要,其次是社稷,君在三者中居末,所以得民心者可得天下称为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可以称为诸侯,得到诸侯赏识可以做大夫。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人民是政权(社稷、君)的统治基础”。民本思想是把人民看成是社会的基础,就像一个建筑物的地基。
所谓爱民和提倡民本,无疑有其正面作用,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