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第194天,9.7我不试,故艺

《论语》学习第194天,9.7我不试,故艺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0-11-27 08:32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94天

    原文阅读:

    9.7 牢曰:“子云:‘我不试,故艺。’”

    译文讲解:

    琴牢说:夫子说过,因为我没有从政,所以学习了很多技能。

    启发思考:

            “牢”是孔子的弟子琴牢,字子张。“试”是用,“艺”即多能。历代注家多把这一章和上一章合在一起的,因为是在对同一个话题做进一步的解释。有的解释为,“我不能像贵族世家的子弟一样轻而易举从政,因为出身微寒,所以我学习很多技艺”,也有的说法是“我不为世所用,所以学习很多技艺,为自己所用”。

            孔子终身好学,且有大学问,当时已经为世人公认,所以有太宰之问和达巷党人之言,对孔子的博学多识赞叹惊异。孔子自己则不无遗憾地说,“我不试,故艺”。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多才多艺并不自得,却为不能有好的机会从政而忧心。为什么孔子非要心心念念地想从政做官呢?

              因为孔子的学问要想用得上,最好的一条路就是做官。他的学问的核心就是是政治学和伦理学。政治学也好,伦理学也好,都要实践。不实践,一点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而且也不知道那学问是对是错。怎么才能实践呢?只有做官。

            要推行政治主张,实现政治抱负,实施政治蓝图,必然要做官;要实现道德理想,实践学术主张,同样得做官,因为只有做官,才能教育人民,敦风化俗。

              孔子想做官还有个重要原因:实现人生价值。孔子的自我定位是什么人呢?士人,君子。士人与庶人、君子与小人,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说,君子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难矣哉”(《论语·阳货》)。士人和君子有人生价值,庶人和小人没有。

          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做事。做什么事呢?两件事:一是做官,二是做学问。最好是两件事都做,即“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这句话虽然是子夏说的,却很能代表孔子的意思,理想状态就是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这里的“优”,不是优秀,而是优裕,即“有余”或“富余”。也就是说,做官而有余力,就治学;治学而有余力,就做官。如果做不到呢?首选做官。在孔子看来,做官是最重要的,不做官则是可耻的。只有做官,才是士人和君子的正当职业。

              不过,孔子虽然很想从政,准备从政,急于从政,却并非见官就拜,是官就做。孔子做官,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必须“邦有道”,也就是政治清明。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而且,就是再想做官,再想赚钱,再想富贵,也必须“取之有道”,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在《论语·里仁》,孔子说,发财和做官(富与贵),这是人人都希望的(是人之所欲也)。但如果必须采取不正当手段去得到(不以其道得之),君子就宁肯不要(不处也)。贫穷和卑贱(贫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是人之所恶也)。但如果必须采取不正当手段去躲避(不以其道得之),君子就宁肯不躲(不去也)。

            孔子的理想是天下有道,读书做官,富贵荣华。身处乱世,隐居民间,安贫乐道,是不得已而为之。孔子虽然强调“道”,却也不回避“欲”。既坚持原则,又实话实说,可谓真君子!

            今天分析了一下孔子为什么想做官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二是为了实践学术主张,三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理解了这几点,可能更明白一些孔子所谓的“读书做官论”,可能对于求学、做官等职业和人生方向的选择多一点儿清晰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194天,9.7我不试,故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it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