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挪威的森林》,意犹未尽,先简单记录一下感受。
一
首先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一句话,书里面,那个在世俗中特别强大又冷静理性的永泽,对男主角说“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的人是懦夫。”
一开始时,我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直到男主角在遭遇心爱的人直子病情变重的打击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因为他本以为直子的病很快会变好,能跟他一起生活,没想到这几乎是希望渺茫的事情),在最后他才想起这句话:同情自己的人是懦夫。
这句话救了他,他振作起来。
他甚至变得更成熟了,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要更强大。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强的精神力量之一了吧。
“不要同情自己”,如果太过于同情自己,可能类似自怜吧,就很容易陷入消极或者受害者模式,就容易失去振作的力量,一味沉浸在痛苦之中,而不去努力改变现实。
二
“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
……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这是书中的玲子对男主角说的。是在男主角纠结自己的选择是否会伤害别人的时候。
虽然看起来也可能会有人觉得是鸡汤,但是我看了却豁然开朗。
“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无由幸免。”
有时我们可能很努力了,但是还是会有人在这些事情中不愉快,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可能让大家都时刻愉快满足,人生总有不如意,满足了这个人,满足不了那个人。
总之,不想自己不愉快的话,就要豁达一点,看开一点,看淡一点,不必太执着。
三
书中的绿子,非常可爱,非常有生命力,也非常努力,非常勤劳能干,还很有幽默感,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角色。
四
男主角与直子、玲子、绿子等人的故事,有忧伤,有美好,有幽默,读来非常感人,情感非常真挚,让我觉得就像是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样,让我觉得有类似他们这样深度的友情也很好,在这个世界上,人常常会感到寂寞,如果有一两个人能让你感到平和、宽慰、喜悦,那是多么的幸福。
五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
“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还使我明白,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
……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之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
六
“周围走过的人无不直盯盯地看着我们,但我已不再顾忌,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继续活下去。”
“祝你幸福。能忠告的,我都忠告给你了,再没什么可说的了——除了祝你幸福。祝你幸福地活下去,把我这份和直子那份都补偿回来。”
七
刚刚看完时的那种震撼、被触动的感觉已经被现实生活冲淡了一些,不过仍然还是勉强记录了下来,以后有空有感觉时再细细写吧。
看完后,觉得这类小说真的是很有意思,就像一个朋友在跟你说他的生活,他的人生,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三观,他的悲痛与爱,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不再寂寞空虚茫然了,好像与另外一个灵魂相通。
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有这样奇妙的力量。
看完后,我也很想就这么书写,就这么用文字,将我的灵魂,与远方的很多灵魂,连接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