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言烟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在今天的职场,如果一个男性穿粉红色的衣服去上班,那他一定对自己的外表非常自信。因为穿粉红色的绝大多数男同胞,都会享受同样的待遇——被人取笑“娘炮”。只有少数人,由于外表水平接近鹿晗、陈伟霆、杨洋,而会被同事认为是“时尚”而不是“骚包”。
粉红色是女性色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广受女生喜爱的Hello Kitty、芭比娃娃是粉红色的,女生的卧室往往被粉红色的床品、桌子、台灯、小摆件占据,而从一出生开始,女婴儿就会被粉红色的衣服和玩具淹没。此外,“小粉红”这一攻击性用语也多拿来针对中文互联网上那些不谙世事的女性。
为什么男性穿粉红色会看起来“娘炮”?为什么女性穿粉红色才是大家眼中的正常选择?为什么是粉红色,而不是蓝色黄色或者别的什么颜色?人们对男女穿粉红色不同的感受,真的是天生的吗?
一百年前,男人也穿粉红色
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的确不同。根据颜色理论,红色在光线中波长最长,紫色最短。当紫色光线通过人眼球的水晶体时折射率最大,红色最小,红色光线在视网膜的后部成像,紫色光线在视网膜的前部成像,造成红色更近、紫色更远的错觉。如果你留意一下大街上的招牌,会发现很多都用了红色。
红色让人感到热情,紫色蓝色却可望不可即,给人清冷感。但红色,却与血液是同一种颜色,容易让人联想到血腥残暴的场面。于是,在红色中加入了一点白色,给人温暖放松的感觉,这就是粉红色。
这一原理也被运用于社会生活中。比如妇产科的护士穿粉红色制服,是为了让产妇放松心情。还有一名学者肖斯说服美国海军中心,尝试把禁闭室刷成粉红色,关进去的人愤怒情绪容易得到平复,暴力行为减少。
实验用的能让人平复情绪的粉红被称为贝克米勒粉红(Baker-Miller pink),也被称为肖斯粉红。图为被刷成该颜色的禁闭室一角 / 网络但是,颜色理论没法解释男女对粉红色的不同偏好。毕竟,粉红色这样温暖轻松的颜色,男的为什么就不能穿呢?哪位男性不想成为一名暖男?
有人试图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假说,证明这种偏好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在石器时代,女性负责采摘果实,为了辨别果实是否成熟,女性分辨颜色的能力更强;而成熟的水果一般颜色偏红,因而女性对带红色的颜色更敏感。
但这一假说同样漏洞百出:其一,成熟水果的颜色多是红色或紫色,女性为什么不喜欢紫色、红色,只喜欢上了粉红;其二,这一假说形成的机制不明;其三,在实验中得不到充分支持。
2017年1月29日,阿富汗喀布尔,有媒体称女孩子们在山上练习中国功夫 / 视觉中国如果你给成人挑选喜欢的颜色,女性确实相比男性更喜欢带红的颜色,男性更喜欢偏黄绿的颜色。但给不到2岁的婴儿在粉红色和其他任何颜色做选择,无论男女都没有更偏爱粉红色。
超过2岁的女婴表现出开始喜欢粉红色,而男孩在4岁之前,形成了对粉红的排斥。2岁到4岁,也正是人形成性别角色认同的时期。在某些文化里,成年女性也没有更喜欢粉红色,比如纳米比亚几百年来与世隔绝的辛巴人。
2017年7月26日,乌克兰敖德萨,一名小女孩在拍摄水下写真 / 视觉中国这恰恰说明,女性对粉红的喜欢,可能是经历了后天文化的塑造才形成的。
事实上,粉红色成为女性色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在一百年前,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男穿红色、粉红色;与之相对的,女性穿蓝色反而更多。
西方世界的宗教对粉红色同样有截然相反的选择。中世纪留下的宗教绘画中,童年耶稣穿粉红色,圣母玛利亚穿蓝色罩衫,大主教穿红色。14世纪,吉奥托所绘的奥哥尼桑提(Ognissanti)上,童年耶稣穿粉红色。 今天你如果往耶稣身上套粉红的衣服,可能会被说成亵渎上帝的儿子。
14世纪,吉奥托所绘的奥哥尼桑提(Ognissanti)局部图,童年耶稣穿粉红色的衣服 / Wikimedia Commons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宗教的规定,在天主教看来:蓝色是宁静纯洁的颜色,女性更适合;红色是有力量的颜色,是男性色,粉红比红色浅,但也是有朝气、进取的颜色。
这样的传统持续了几个世纪,在20世纪的英国王室绘画中,还保留有一副公主穿蓝色的绘画。到上世纪60年代,荷兰、比利时部分非常尊重天主教传统的地区,依然保留着男穿粉红色女穿蓝色的传统。
那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让粉红色成了彻彻底底的女性色?
粉红色的上位
当代人可能很难想象,几百年前的穷人一辈子都没机会穿鲜艳的衣服。16世纪之前的西方,红色染料稀缺昂贵,国王加冕时会用普紫红,因为这种颜色取自一种叫胭脂虫的虱子。
不过两件事意外地让红色染料成本降低了:一是荷兰从东方引进了茜草,二是发现美洲后,欧洲人从美洲大量引进了巴西红木。茜草可以给羊毛各种织物染色,巴西红木则主要用于给丝绸染色。
但粉红色还是很贵。对于洛可可时期的贵族来说,粉红色、蓝色与浅绿色的衣物就是他们的香奈儿和迪奥。一份对存于米兰国家档案馆的意大利17世纪的106份丝绸样品的统计显示:除了黑色丝绸之外,在浅色中,粉红色系的丝绸最多,其次是蓝色系和绿色系。
本作大约绘于1748-1755年间。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当时的交际花 / Wikimedia Commons当然,浅色衣服依然不分男女。那个时代的男贵族跟女贵族一样,都是有闲阶级,虽然不能和王思聪一样直播打游戏,但他们可以每天戴假发,施脂粉,尚打扮,男贵族穿着鲜艳的衣服并不奇怪。此外光就绘画作品来统计,女性衣服浅蓝色的要比粉红色的还多。
法国哲学家保尔-亨利·提利·霍尔巴赫男爵,由画家卡泰蒙勒(1717-1806)所绘 / Wikimedia Commons粉红色衣服穿旧了,爱心泛滥的贵族们就会把旧衣服捐给教会,于是教会就囤了一大批粉红色衣服。为此教会甚至于1729年修改了教规,规定做礼拜也可以用粉红色。 前文提到,天主教认为粉红色是充满朝气、进取的颜色,可以看出这纯粹是马后炮行为。
但是一场法国大革命,刹住了男性穿粉红之风。新兴资产阶级上台后,努力寻找与旧贵族的明确界限,服装成为了一种表达立场和作风的符号。他们崇尚节俭克制,在服色上就选择了更暗沉的黑、绿、蓝、灰等。
但虚荣依旧是人类的天性。新的统治精英也需要昭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与更低的阶级区分开来。资产阶级男性要工作,鲜艳的颜色不耐脏,对他们来说不实用,彰显身份地位的工作就交给身边的女人来做。她们崇尚打扮,穿衣靓丽。
同样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服饰简约化也在其他欧洲国家也发生。大约1837年左右,服色性别差异差不多固定下来:女性颜色鲜艳,男性保守,这样的规则持续至今。
《红磨坊的沙龙》,绘于1894-1895年,亨利-玛丽-雷蒙·德·图卢兹-劳特累克所作 / Wikimedia Commons遗憾的是,这还是只回答了男女服饰怎么走向差异,还不足以回答为什么单单只有粉红色成为女性色,而别的鲜艳色彩没有?何况粉红色因为宗教影响依旧是比较男性的颜色。这也不足以回答为何我们需要一种专门的颜色来作为女性色?
在漫长的文化进程中,有很多颜色因为携带的种种象征和联想意义,不讨人类喜欢。比如中国人看到绿色会联想到绿帽子,而其他国家的人看到黄色可能会联想到排泄物。
而另外有一些颜色,因为染料的容易获取,以及也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联想而受欢迎。蓝色,从古代到后来是比较容易获取的颜色,价格便宜;而粉红色,西方人才享用了这种颜色没几年,还要好好享用它。
总之,一种不受人类欢迎的颜色,自然不会成为女性色。最终,为了争夺谁才是女性色的最佳代言人,蓝色和粉红色爆发了一场世纪之战。
美国输出粉红文化
在这场颜色战争中,儿童服饰是最重要的一个战场。
合成染料发明之前,人们穿的衣服由天然染色剂染色。天然染色剂容易脱色,需要反复洗涤,所以小孩的衣服就爱用白色连衣裙。考虑到西方人没有发明开裆裤,男孩也穿连衣裙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连衣裙分不清男女怎么办?父母就用蓝色、粉色或黄色的丝带或摇篮等物,区分婴儿到底是男是女。
1884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幼年穿连衣裙,这在当时很常见 / Wikimedia Commons这种区分办法,在法国和俄罗斯普遍的做法是给男孩用蓝色,给女孩用粉红。在英国、比利时、德国等天主教信仰浓厚的国家则相反。
但进入20世纪,人们可以染出不褪色的颜色,儿童的衣服颜色趋多。商家选择了生产蓝色和粉红色的衣服给儿童们,这对欧洲人还好,却让美国人非常崩溃。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混杂了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美国人陷入了选择困难。
1920年8月20日,《奥哈玛日报》剪影,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给男孩女孩穿粉还是穿蓝的普遍困惑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忙于战争与混乱,传统的最具影响力的法国也不那么有影响了。美国人自己决定他们的风格和时尚,并且向外输出。美国又是当时最重要的合成染料生产国,因而,在美国本土爆发的粉蓝之战中,谁赢了,就是在全世界都赢了。
1927年,《时代》周刊统计了美国几个主要城市10家主要的百货商店,5家的商品是男穿粉红,4家的商品是女穿粉红,还有1家没有区分。
这时候双方还未分出胜负。但是到50年代,粉红色给女孩逐渐成为了主流。这期间一个关键性的事件是二战。战争中海军和水手大多穿更利于隐蔽的蓝色制服,让蓝色逐渐成了偏男性的颜色。而女童及成年女性越来越多地选用粉红色。
战争的另一个影响是让两性走向了对抗。战争中的社会分工与和平年代不同,打仗的主力是男性,阳刚的男性更被推崇;而在后方做点后勤的女性,则更推崇她们温柔。二战后紧接着就是冷战,这种审美潮流还在。也是在二战及其之后到60年代这段时间,人类历史上的恐同情绪达到一个小顶峰。
时尚杂志上会教育人们,女人要有女人的样子,而男人要避免变得显得女性化。事实上,粉红色成为女性色的一个必备条件是男性对它的回避。1957年,一个父亲坚决拒绝给儿子买粉红色用品,理由就是恐同。
在儿童服装领域,男女服色分化完成,粉红色成了女童的专用色,粉红色就更容易与天真、年轻联系在一起。从那个时代至今,女性们大概都是喜欢让自己显得更年轻,她们当然乐得穿粉红色。
1950年,动画片《灰姑娘》中粉红色已经成了女性色 / IMDb此外,名人的示范效应也引领了潮流。美国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夫人是粉红色的超级粉丝,她不仅爱穿粉红色衣服,还用粉红色家具,甚至后来在白宫的厨房弄成了粉红色,白宫甚而被戏称为粉红宫。她对中产阶级妇女的影响力,应该会让今天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羡慕不已。
时至今日,人们对中性美有更多容忍,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区分对抗也走向弱化,但这一时尚潮流仍未改变。Hello Kitty可以只主打粉红色也能大获成功,积木通常被认为是男孩的玩具,但为了营销,2011年,乐高推出一款粉红色,购买积木的小女孩涨了3倍。 瑞典做了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把调查问卷刷成任何其他颜色回收率都很低,但刷成粉红色回收率上涨。
2017年8月2日,日本四街道市,日本67岁退休警察收藏上万件Hello Kitty藏品 / 视觉中国以人类的喜新厌旧程度和社会分工发展的趋势来看,或许不用担心,几百年后,粉红色大概就可以从与女性的绑定中解放了。
参考文献:
[1] 爱娃·海勒. 色彩的性格.第2版[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2] BBC, The ‘pink vs blue’ gender myth,Claudia Hammond,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41117-the-pink-vs-blue-gender-myth
[3] 丹·费金, DanFagin, 费金,等. 汤姆斯河:一个美国“癌症村”的故事[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4] 本·林托特. 为什么小女孩喜欢粉红色?[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6(1):61-61.
[5] 奇亚拉·巴斯, 巴斯, 祝成炎. 金红丝绸:意大利伦巴第的奢华和挚爱[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4.
[6] Paoletti J B. Pink and Blue[J]. 2012.
[7] http://www.iamnotthebabysitter.com/gender-specific-colors/#prettyPhoto(文中时代周刊统计图片,来自此网址)
[8] 汤晓燕. 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9] Blaszczyk R L. The color revolution[M]. MIT Press, 2012.
[10] Grisard D. “Real Men Wear Pink”? A Gender History of Color[J]. 2017.
[11] Kang E J. Blue or pink? That is the question: Homophobi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gendering of colour symbolism[J]. Clothing Cultures, 2014, 1(3): 289-302.
[12] Roberson D, Davidoff J, Davies I R L, et al. Color categories: Evidence for the cultural relativity hypothesis[J].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5, 50(4): 378-411.
[13] Del Giudice M. Pink, Blue, and Gender: An Update[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17, 46(6): 1555-1563.
[14] Encyclopedia of Gay Histories and Cultures[M]. Routledge, 2013.
[15] Blaszczyk R L. The color revolution[M]. MIT Press, 2012.
[16] Stoneman M. Bright Modernity: Color, Commerce, and Consumer Culture[M]. Springer, 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