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无事,二刷无问西东。可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感动的电影了。尤其是对于一个身边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美式大片”---那些充满特效,剧情无脑的“优良制作”---的高中生来说,一部充满理性与思考的中文文艺片难能可贵。
最近一直在想,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做一个科研人员?去一个成熟的公司当程序员?还是回国创业?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自己不知道哪一个最有前途。想想也正常,毕竟在这个年龄,多半是想得多而得不出答案(我爸当年从医学院毕业以后也是迷茫不已,最终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发展迫不得已继续读研究生)。但幸运的是,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算是给了我一个思考的标准。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在片中的清华校长梅贻琦说到。用几个字概括这句话,即,对自己真实---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是名誉,是成就感,是金钱,还是闲适?自己真正对什么感兴趣?是物理,是工程,是商科,还是艺术?自己真正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教授,是自由工作者,是公司高管,是创业者,还是商人?总之,对自己真实。
暑假的时候,有幸到上海参加了一个夏令营,认识了一些来自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杭州外国语,南京外国语的高中生,以及一些已经在宾大,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上学的大佬。现在想起来,这群科技爱好者身上散发着对于科技近乎疯狂的热爱,那种真实的,极具感染力的热爱:有人为了一天之内明白区块链原理,通宵看完YouTube上面挖矿和搭建私链的视频;有人在Hackathon期间36小时不睡觉,一个人单挑前端和后端;还有人运用刚学的机器学习算法,一天之内开发出了可以识别垃圾的智能垃圾桶。。。这就是真正的“青春”吧,这就是所谓“对自己真实”吧。
回到无问西东影片,那群在西南联大学习为了祖国未来勇猛精进的民族脊梁何不是对自己真实?电影里有一个场景坐在漏雨的教室里听着来自四川的物理老师讲高斯定律,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是什么驱使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从容地学习?是“对自己真实”。正是对自己真实,李政道和杨振宁后来成为史上最早斩获诺贝尔奖项的中国人。也正是对自己真实,邓稼先使得中国国防力量飞跃,造出原子弹。试问他们为什么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前行。
“世界对你而言,毫无意义和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蓝奇妙的货物,走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从朦胧地梦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着命运地安排。”不曾想,无问西东就是泰戈尔诗中的“陌生人”,叫醒了迷蒙的我。
用清华校歌的一句话结尾:“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