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爱因斯坦和“第三个小板凳”的故事。这个故事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有一天早晨,大家都把自己的手工课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木制品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孩子们都笑起来了,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小声说:“有的。”
同学们惊奇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课本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一般就要被教育:做人要诚实,另外,哪怕笨一点也没关系,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很聪明,但勤能补拙,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事实上,除了中文世界有这个故事,有关爱因斯坦的各种传记、回忆录乃至德文网络世界中,都看不到“第三个小板凳”的相关记载。
其实,爱因斯坦从小动手能力很强,很小他就帮父亲的工厂解决技术问题,大学时代还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做实验,和朋友合作申请了许多专利。瑞士的一份报纸曾公开了一份爱因斯坦上学时的成绩单:在当时的评分标准下,6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爱因斯坦的代数、几何、投影几何、物理、历史这5科全部得6分——这样的成绩,哪个同学敢笑他笨?
那么,“第三个小板凳”的故事为何广为流传?因为比起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仍然聪明的故事,大家都更喜欢平凡少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