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
纯干货整理:量化思维

纯干货整理:量化思维

作者: 晴织雨耕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9:41 被阅读0次

    一. 量化思维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曾经在大学实习时,因此以大学里的教师工作为例:

    大学教师赚钱的途径有3个:课时费,做科研,其他兼职。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而当中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多上课,赚课时费。那为什么这么选择?

    因为每次上课都是重复,不用耗费精力,当然是会耗费体力。但是你会发现那些天天上课的人,反而没有那些不怎么上课的人赚钱多。为什么呢?

    因为课时费很低,一小时还没有搬砖工人赚的钱多。但是多带课,赚课时费的老师未必这么想啊。他只想多上课,就能多拿钱,而并没有想到,其实如果做其他事情,可能回报远远大于上课带来的收益。

    班班当时在学校是维护数据系统的,有一次对接财务系统,顺便看了下全校最高工资的人,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呢,4万多。而班班当时的工资是3000。小伙伴们,可以猜一下这位最高工资的仁兄是可能做什么的?

    教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一万多,校长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教授高,当然其他收入什么的我们也不知道了。

    最高工资的这位仁兄不是学校的什么行政职位,而在于他的科研做特别强,手头上有好几个国家项目。所以学校可以给他开出这么高的工资,就是为了留住人才。

    从时间成本来讲,这位仁兄的劳动能力是稀缺的,因而能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之前这位仁兄投入了多少时间在科研上。在别的老师忙着赚取课时费,进行重复性劳动的时候,这位仁兄却将他的时间更好的利用起来。

    各位小伙伴可能不是很能理解大学里做科研有多么不容易,最开始的时候,没有项目,也没有人脉资源,都是需要自己贴钱去做项目。这位仁兄之所以现在让人羡慕,是因为他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时间,而不是目光短浅的盯在当时可以进账的课时费上以及心疼自己做项目贴出的钱上。

    经常在办公室听到周边同事这样的言论,觉得读三年博士不划算,一没有工资,二还要出学费,三可能读三年回来以后跟现在还是一样的。

    我其实不太赞同这种论调,你读完博士,你的眼界和现在就是不一样的,还有你的人脉,你的圈子都会发生变化。

    有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没有任何思考,盲目的努力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变化,就像一直上很多课的老师一样。我们要目光长远的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假设我们以钱为目标,我们要做的两件事:

    1. 我们要在物质上占有更多的货币。

    2. 我们在心态建设上要像一个值得拥有那么多货币的人。

    是1还是2呢?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只是在金钱上面,认为有钱之后也能做同样的事情,要反思一下你的思维是否进入误区了。

    你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权衡式思维”,也就是我们之前讲的“穷人思维”,来考虑事情。

    当一个人处于长期性的资源,比如钱、时间的稀缺中,大脑中的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就会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更加重视短期利益,忽略长期利益

    所以你总觉的时间富余,金钱稀缺,特别当你处于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时,基本会很难用理性的角度去考虑投资和未来的发展。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会经常因为钱或其它因素,更看重短期利益。

    先好好做事,然后求回报。

    开营时说的财富自由,财富自由的条件就是改变思维,我们要利用时间产生最高的价值。

    班班可以理解有的小伙伴想学习,但是又很纠结的心态,因为班班曾经纠结过,长投的股票入门课程是班班在网上买的第一个付费课程,但是迈出第一步之后,班班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给大家说一个解决纠结症的小诀窍:当一件正确的事,比如学习投资自己,脑海里出现了“我是否应该?”的问句时,就告诉自己应该,是正确的。

    二. 我们是干什么?

    花三年时间念个博士,最重要的是打开眼界,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选择。面对高手也是一样的,我们是在通过这个高手见识更多世面。

    什么是世面?世面,就是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和思维。当你见到世界不一样,当你遇到的人不一样,你就会开始看到——你可以做出不同的决定和选择。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你的人生没有选择,而是以你见过的世面,根本看不到有其他的路可以走。进而大家一定要努力的去打开自己的眼界,把自己融入比我们更高眼界的人群中,从而能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选择

    而班班目前投资理财的目标是进入长投圈,更高一点的目标是进入长投的分析师,这是班班学习后给自己定的目标。

    三. 正确的努力,而不是盲目的努力。

    先来讲一下碎片化学习。有的小伙伴说我要开眼界,因此每天疯狂的看各种信息,这个呢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那么这样的碎片化学习到底对我们个人有多大帮助?

    先讲一个武侠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薛神医”。可能很多人对这个人物有没有印象,但是一提这本小说的名字估计都看过,这本小说叫《天龙八部》。

    想必没人不知道吧?小说中有一段聚贤庄英雄大会,乔峰带阿朱前往治伤,求的就是这位薛神医。关于这位薛神医,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薛神医是当世医中第一圣手,只因「神医」两字太出名,连他本来名字大家也都不知道了……这薛神医不但医道如神,武功也颇了得。

    他爱和江湖上的朋友结交,给人治了病,往往向对方请教一两招武功。对方感他活命之恩,传授时自然决不藏私,教他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功夫。

    他不肯另投明师,便别出心裁,以治病与人交换武功,东学一招,西学一式,武学之博,可说江湖上极为罕有。

    但坏也就坏在这个「博」字上,这一博,贪多嚼不烂,就没一门功夫是真正练到了家的。

    他医术如神之名既彰,所到之处,人人都敬他三分。他向人请教武功,旁人多半随口恭维,讨好于他,往往言过其实,谁也不跟他当真。

    他自不免沾沾自喜,总觉得天下武功,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

    直到有一天,遇见乔峰和群雄搏斗,出手之快,落手之重,实是生平做梦也意想不到,不由得脸如死灰,一颗心怦怦乱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不用说上前动手了。

    看了这样的描述,可能你觉得薛神医是个很可笑的人,但是转眼一想,你会发现,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不都是薛神医吗?

    薛神医在江湖漂泊,四处学到各种武功,而且是「传授时自然决不私藏,教他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功夫」,大家有没有觉得,这跟你去知名的公众号、刷知乎、微博、朋友圈的时候四处学「干货」的场景很像?

    今天从哪个公众号里看了几篇干货,明天在哪个在线学习平台看了几堂公开课……于是你感觉到我真爱学习,我真充实,我真是嗷嗷牛逼,然后是不是也像薛神医一样「不免沾沾自喜,总觉得天下武功十之八九在我胸中。

    其实 ,自我感觉的“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因为四处得来的碎片化知识,经常带来两个弊端。

    第一,丧失深度思考能力。

    我们习惯在碎片时间获取一些信息,既然是碎片时间,那么都不会很长,所以能够看的篇幅也不会很长,所以习惯了看一百多字的微博微信,几秒钟就读完。

    而恰恰由于其篇幅有限,所以大多都是阐述一个现成的结论或者逻辑简化后的信息,时间久了就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因为A所以B」、「只要C就能D」、「有了E才能F」、「出现G即说明H。

    第二,知识的使用效率下降。

    单独的一个知识点非常容易获取,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短平快。

    以学习投资为例,大家有一个爱好,就是一上来就说你给我介绍几本书吧?你给我介绍几个人的微博吧,或者几个公众号,不可否认,大家确实能从中学到不少绝对的干货,篇篇经典。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微信公众号更新的特点就是,很难是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为啥呢?

    因为更新内容是随着原创者的灵感或者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功能、神器时得到的选题。

    如果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独学习一个个技巧或操作,纵然学习信息摄入量很大,确实也可以拓展了一部分视野。

    但是如果没有条理的消化以及迭代自己的框架,只是一味往你脑子里塞东西,想要应用的时候发现把自己的知识点串不起来,那这知道太多跟知道太少又有什么区别?不要总盯着套路,套路是学不完的,要研究思路,思路是最精华的。(多输入,多输出,多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碎片化固然有弊端,不可否认,但是现在的生活状态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碎片化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又提高了,要利用碎片化,更要将所学的碎片化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知识。

    之前班班看过一篇关于学习长投课程的经验文章,写文章的人已经是分析师了,就强调了学习时研究思路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在学习一门知识的初期,能建立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如果自己没有某一领域内足够的专业性,那就要有为学习付费的意识。只有系统化学习,才能高效学习,正确入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干货整理:量化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s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