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书的时候,我总是集中精力看一本书,认为这样才是有效的。今日才发现,这一做法有一些偏颇。
并不是所有的书,我们都适合一气呵成读完。故事性的可以,而理论性强的,读起来往往有些困难,会耗费很长时间。若将两种类型的书穿插阅读,阅读的效率反倒提升了不少。
那日,我在微信读书上看刘称莲写的《陪女儿走过小学6年》。这本书并不长,但我却断断续续读了两三天才读完。主要是,读书的过程中频繁受打搅。一会儿是锦吵着要用手机学习“洪恩识字”,一会儿是甜甜让我帮她搜学习资料。
关键一点,我用手机看书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让孩子们产生我在玩手机的错觉。
既然电子书没办法看了,就只能改看纸质书了。于是,就翻看前几日新买的《墨菲定律》。看一看,觉得也挺有趣的,于是也就看得入迷了。
毕竟要照顾两个孩子,看书的时间也不会太久,有空就翻看几页。
这样,我几乎同时开始看这两本书。尽管它们的内容不相同,但是错开阅读,阅读的兴致还是蛮高的。所以一有空闲时间,我就读书,《陪女儿走过小学6年》看的时间久了,就去翻看《墨菲定律》。
这样,我将许多碎片化的时间都集中起来看书。结果,不到三天的时间,两本书就已全部读完。
这才明白读书也需要讲究技巧,有时候死抱一本书啃,还不如几本书同时开始看。即使每天都看为数不多的几页,只要天天坚持,时间久了就会惊奇地发现居然全部读完了。
对古文我情有独钟,很早之前就有阅读古文版《史记》的念头,结果坚持读了一两天就停了下来,要搜寻的资料太多,加之时间有限,短期内不可能完成。
倘若那时候我能把读《史记》和其他事情分开同时进行,每天抽空读一点,哪怕是一小段文字,到现在为止,差不多也已读完了。
之前看过几位文友的阅读计划,他们每天都会读不同类型的书,有的书花费的时间多一些,有的少一点。
那时候,我还暗自嘲笑他们的迂腐,分开读多麻烦呀,干嘛不把一本书读完,再开启新的一本。
现在想来,原来是我的认识太肤浅了。
自己钟爱的饭菜,隔三差五吃上一两顿,会觉得味道可口令人难忘。若天天一成不变,时间久了,就会心生厌烦。
学生去学校上学,若是上一早的语文或者数学或者英语,即使再喜欢这门学科目的学生,也会觉得乏味。
所以,我们吃食物讲究花样变化,那样才会更有食欲。学校的课程安排遵循人脑的记忆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年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应该以此为借鉴,将不同类型的书穿插着阅读,既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时刻保持阅读的浓厚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