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魄浮魂不可招,
遗篇一读想风标。
不妨举世嫌迂阔,
赖有斯人慰寂寥。
虽然,网络已经成为我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我没有养成在电脑或手机上进行网络阅读的习惯。
我更喜欢读纸质书,读一些有内在力量的文章,尤其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创作的文字,这些用生命和血肉凝结而成的文字,决不是那些描述风花雪月的文字所能比拟。
有一次我到广州中山大学学习两天,实质上是逗留短短的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第二天中午吃饭前,我忙完所有的事情,跑到中大附近的「学而优书店」购书。书店并不大,但是里面的书籍很齐全,特别是我喜欢读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很多。在那里,我终于买到了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龚自珍诗集,还有黄侃著的《文心雕龙札记》、王元化著的《清园夜读》……广州中大之行,我最大花费不是在住宿和饮食,还是在购书。
当时,王元化先生的书我已经买了不少,他的书出一本我就买一本。一九九六年的时候,购书中心一共进了五本王元化的《清园论学集》,那本书是阳春白雪,价钱又很贵,购书中心怕销路不好不敢多进货,我看了几次硬着头皮买下来,至今收益匪浅。差不多可以这样说,王元化先生除了没有出版的书籍,已经出版的我想办法买齐了,有些我还是在旧书摊辛辛苦苦“淘”来的,而这类书籍,摆摊的书贩子很会察言观色待价而沽。
王元化先生的书很有精神力量,这是我读后最大的感受。我很佩服他敢讲真话,甚至在胡风文字狱里表现出一个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风骨。真可以说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同样这样的人生态度也贯穿于他的治学态度,特别在他身陷囹圄的时候,他用知识和真理驱除人生的黑暗,他严谨治学,前前后后把黑格尔的《小逻辑》读了二十多遍……最后,二十多年的磨难,成就了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的一代宗师。
青年时期,我就开始阅读王元化先生的书。他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长期忧患意识,每读一次都会使人的思想得到升华。尤其他为纪念顾准先生而写的那几篇文章,我读了又读,这些有份量、有力量的文章,至今对我的思想发展还有着持久深刻的影响。我想在这里,不妨烦引以下几段的文字:
「我由此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不计成败宁可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人物。记得过去每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总是引起了内心的激荡,真可谓展卷方诵,血脉已张。为中国文化作出贡献的往往是那些饱受忧患之士」。
「鲁迅称屈原的《离骚》:怼世俗之混浊,颂己身之修能,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万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不敢言。他指出达到这种高超境界是基于思想的解放,摆脱了世俗的利害打算。倘用他本人的话说,这就是:灵均将逝,脑海波起,茫洋在前,顾忌皆去」。
「我想,本文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概也是一样,对个人的浮沉荣辱已毫无牵挂,所以才超脱于地位名誉个人幸福之外,好象吐丝至死的蚕,燃烧成灰的烛一样,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义无反顾,至死方休」。
「所以,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在那时代,谁也没有像他那样读书那么认真,思考得那样深。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无拘无束地反省自己的信念,提出大胆的质疑。照我看,凡浸透着这种精神的所在,都构成了这本书的最美的篇章」。
「是的,生活在艰难岁月和动荡环境中的人,注定丧失了宁静安逸的生活,为命运所作的这种安排付出重大的代价。但是没有经历这种痛苦,没有经受恶劣的环境施加给人无从逃避的苦难,就不可能产生这样深沉的思考,这也是远离尘嚣在书斋中冥思苦想所不能得到的。世界上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不会感到寂寞」。
在这夜风凛凜的晚上,我重读了一遍王元化的文章,心里除了感动,还有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