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就别喝鸡汤了

作者: 陈木恩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11:21 被阅读3次

    不为调和众口,只为寻找有缘人。

    “中年危机”的具象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溺在下班后的觅食,当然我所指的并不是满足味蕾的享受,从刚开始工作到现在,习惯了只吃一顿早饭,中晚便是看心情。受限于工作,中午想要多休息一会儿,也就丢掉了吃饭的想法,下班后的时间,我基本都在书店觅食。

    人说年轻人要有信仰,这也是国人普遍所追求的东西。所以带着这样一个寻觅的态度,我开始阅读有关哲学的书籍。发疯是哲学避免不了的代价,所幸我还没有走火入魔。

    人生处处是危机,朋友常跟我说:你才二十出头,谈什么人生危机,你还没到中年危机呢。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在网络上走红的“保温杯概念”。最初是黑豹乐队的鼓手赵明义拿着保温杯的一张照片,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试想摇滚的黄金年代,年轻人肆意杨撒着自己的青春,拿着乐器狂欢一夜还都乐此不疲,痛饮冰水,抽烟,认为那该是属于青春的场合和行为。转眼现在,一个个鬓角泛白,随身带着保温杯,我其实也很好奇,经历过摇滚黄金时代的他们是不是里面还装着威士忌,泡着两颗枸杞。


    我很喜欢一句话,“人人生活本相异,愉悦冷暖各自知”,所以对于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样的概念我是持中立态度的。不必强加无畏的标准,善待身体,关怀心灵,守住价值观,不随波逐流,发掘生活小乐趣,这也算是一种精彩的活法。


    还记得班主任经常说起的那句话吗?“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从这句话流行开始至今,仍然是每个毕业多年的人津津乐道的段子。在心理学讲“鼓励的作用”,其实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学生不敢而已。老师不知道,学生更不知道,受到良好应试教育的我们,学会了按部就班的解答方程式,当然也就努力学习,但是为了什么?恐怕大多数人,都要沉思很久。

    其实危机不止在中年,少年也会出现。只是我们约定俗成的将“危机”替换成了“烦恼”。我们试着走一下从读书开始的时间线。6岁读小学,没有课外兴趣班,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不赞同起跑线的说法,这个待会儿再谈);小学临近毕业,考虑着划片区升学,能不能升到一个好的初中,课后参加各种竞赛,避免在自主招生的时候拿不出优势;初中愁着能不能直升到本地区最好的高中,高中更加想要选择985/211;大学后知后觉,却又在找工作的时候成了盲人;工作了抢着去考编制当公务员还是去闯荡?中年愁着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老年愁着去跳广场舞还是去暴走。

    发现了吗,人生处处是危机,其实一个保温杯不足以代表你走入这个围城,有多少人从小就抱着保温杯上学,我们只是更喜欢一个具象的物罢了。

    人生没有一条既定的轨道,这也是我不赞同“起跑线概念”的说法,我经常都叩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成熟起来,如果高中我就知道我以后要做什么,那我一定会考中文系。英雄不提当年勇,何况我还只是一个二五仔,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堕落了,总想要人生重来会更加美好,诺,给你一把人生重来枪试试?堕落不好,那我们换个词“思想滑坡”。大多数人把自己的毛病归结到其他人的影响当中,社会学中讲: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在拿边缘人当替罪羊,不公平。不如早日奋起,现在去寻找你要走的那条路。忘了是多大的时候,在意林这本杂志上看到过一句话:父母的教导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但是有些弯路,不得不走。你的必经之路也许就和别人不一样,那也就不存在“起跑线概念”了。

    我还没有步入中年,但同时也能想象的到自己到中年的样子。一边焦虑着各种浮躁的东西,一边安慰自己“天塌不下来”。

    在这里跟大家推荐两本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何为良好生活》,人格从来都是高深莫测的东西,生活从来也是遥不可及的虚象。看完几章你会发现着实有意义,可能你会看不懂,但梁文道说:“只读你读得懂的书,等于没读书”。这两本也许是最适合还没有实现自我追求,过上良好生活的人群。

    若是问我,我的良好生活是什么样子?我可能会说:希望我,少年有小财,中年有闲时,老年有雅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到中年,就别喝鸡汤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yt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