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伦理变成压迫,亲情变成绑架,你就应该是那个站起来大声说“不”的人。这是龙应台说给儿子的话。当时就被诧异到了,竟然可以有这样的妈妈。
听到老师的分享,决定买来她的新作《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一读。
如何面对死亡
美君是龙应台的妈妈,因年老而失智,她认不出也记不得自己的女儿龙应台了。
在龙应台这儿,她大概也不记得母亲的病到底是哪一年开始的,因为失智症是逐渐发展的过程,用龙应台自己的话说:“就像一颗方糖进入咖啡,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融化了。”
自己的母亲就在面前,她却不认得自己。把这句话细细地读几遍,试问,如果我遇上父母生病、甚至离世这样的事,我该怎么面对。
班上有几个同学,有的人父母过世很多年,但仍然心存愧疚;有的人的父母因为重疾,经历人生很不容易的一段时间,儿女也特别特别地辛苦。
面对死亡的焦虑和生命的脆弱,我们该怎么办。
LO老师分享说,被医生判定为重疾,是“上帝的馈赠”。平常大家基本上是不会去设想死亡的。而重疾,一方面好似宣告了死亡,另一方面也给人留出了一些时间,让本人或亲属都可以处理一些未竟之事。但这个课题,太大,以至于在它面前,一般人,往往手忙脚乱,就这么把最珍贵的一些时间给错过了。
十年前,父亲开始肌肉萎缩,我带着一岁半的儿子,陪他去川北医学院检查,医生说是“运动神经元”受损,活不过三年。我现在都不愿意去回想我当时的状态,我只知道“我的天塌了”,所幸,父亲挺到了现在。只是面对自己的病,父亲始终不愿意面对,他对自己的病有深深的恨,进而经常发泄到我们身上,我有委屈,但我也理解。
我想,或许我们必须得接受亲人有一天会死亡这件事。老师说过,不接受也要接受,否则我们对于之前没有好好照料亲人的内疚,就只会把我们死死地困在那里,接下来的剧本,大概就是,我们对亲人有内疚,亲人对我们有内疚,我们谁也不愿意去表达,彼此压抑着。照此下去,直到亲人离世,我们在他的墓碑前大哭一场,然后,继续我们的内疚……
作为生者,感谢彼此的陪伴并继续陪伴下去。面对母亲生病,龙应台把母亲当女朋友,她不称呼她母亲,而叫“美君”,她用写信的方式,与美君沟通。与其说是在与母亲沟通,还不如说是在跟自己的过往联结,通过梳理自己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生死间的种种,引发感悟,让自己的灵魂更为通透。于美君而言,虽然看起来她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作为有“心灵感应”的亲人,美君是可以感受到自己孩子的陪伴的,这样的精致陪伴,也是可以传承的。
老师说每次回家,他都邀请父亲讲自己的过往,用一个录音机,把他录下来,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我准备练习。
怎样管教孩子
有一次,龙应台去欧洲出差,约同在欧洲的儿子见面。
母子僵持到最后,儿子说,“妈,我知道这对你很不容易,但是你必须学习接受。要不就是我和她一起来,要不就是我也不来了。你决定。”
我是当母亲的,我也是当孩子的,我深深地感受到龙应台作为母亲的伤心,就象是家里突然有了“小三”,而这个“小三”又必须存在,我也跟着难受。
但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佩服龙应台的觉知。她马上意识到,儿子是有道理的。她思考后说如果伦理变成压迫,亲情变成绑架,你就应该是那个站起来大声说“不”的人。
“我都是为你好”,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我们想要对抗父母的时候。这时候,面对父母高高在上的权力,我们想要继续反抗,却又觉得有一些内疚,然后,我们不得不给自己加上“对呀,父母确实是为了我好”这样的枷锁。
乡村爱情故事里的谢广坤,是这类父母的典型代表,他的思维老套自成体系,难以沟通,偏偏又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我当时看这部影片,不由地会去想,如果我有这样的父母,我大概会抓狂吧。
抓狂的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他们说的为我好,实际上我不好;我跟他们没有明显的界限,我怕被背上不孝子孙的罪名,于是我认怂。但我慢慢地发现,我自己也就罢了,偶尔地偶尔,我会把从父母那儿习得的模式,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再传给他的孩子,好可怕!
我不要这样的!于是,我在想,我们可以,划清诸如夫妻、亲子、同事等各种关系之间的界限,让人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临界点在哪里。怎么划清呢,表达,真实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表达自己的评价就好。
举个例子来说。
我认为领导把某样好处给了其他同事,而我也应该得到。
按照以往,我可能会说,这不公平。(公不公平,这是评判,是在挑战权威)
但现在,我可能会说,我觉得委屈。(委屈,我只是表达我的感受,此刻,我感受到不舒服)
不言而喻,同样的一件事,后一种表达,更能让人接受。
上周末,我在心底采访过我的父母、我的先生,我想问问他们,对于我最大的期待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一致,他们没有期待,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能幸福快乐。
生而为人,我们都好辛苦,我们想要孩子幸福,我们需要自己先幸福。
我们要怎样过活每一天
洗碗的时候,知道自己在洗。碗。
剥橘子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剥。橘子。
走路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走。路。
每一滴水滴落在手指之间,每一丝橘皮的香气刹那间溅出,每一次脚跟踩到泥土上感觉到土地湿润而柔软,你都要全方位地去感知、观照。
龙应台摘录一行禅师的这段话,我也特别有感触。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问,我们在干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特别是在前几年的混沌日子,我越是去问我自己,我就越是痛苦。
后来,我不问了,我只是去做。
我不知道工作能带给我什么,管他呢,我去努力干就好了。我不知道回老家有什么意义,管他呢,我回就好了。我不知道每天那么连轴转,自己能有多少获得,管他呢,我继续就好了。
不问只做,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心底,生出了无限的感恩。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特别圣洁,她的成长,离不开下面的那一团淤泥,所以我感恩那一团淤泥,因为她的滋养,让我心目中的莲花才那么有质感。
每天早上我来到办公室,看着碧绿的植物,看着安然地这儿摆着的电脑,他们又将陪伴我新的一天,我心生欢喜,由衷地感激他们的陪伴。
我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胞,每一天我都去感知他们、观照他们,我发现,他们也在感知着我、观照着我,生命,因为彼此的接纳,而更加有力量、更加有质感。
带着觉知的去生活,如果发现自己有不真实,就认回那个不真实;发现自己有邋遢,就认回那个邋遢;当我们真实、如是地洞察自己的人生,一切就真的会天长地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