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才是成长的基石

作者: 紫色蒲公英_2 | 来源:发表于2023-10-23 10:15 被阅读0次

    网上有这样一个视频,曾戳中无数人的心。视频里的女孩从小到大都活在父母的否定中:她特别羡慕邻居孩子拥有的玩具,可父母却说:“你学习没人家好,不给你买”;她透露自己被别人欺负时,父母不仅不为她出头,反倒质问她:“你为什么不还嘴,为什么不跟我们说呢,你活该被欺负。”在这种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女孩,活的胆战心惊、患得患失,以致于谈恋爱时被男友怠慢,都误以为“爱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自己从来没见过标准答案”。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不能夸,夸多了只会骄傲,不如多打压一下,让孩子知耻而后勇。结果孩子并没有变得更好,反倒逐渐丢失了自己的“配得感”。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里写到: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对孩子而言,这种日复一日的打压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这种所谓的“为你好才批评你”,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以“爱”为名的伤害。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敢在工作上争取,不舍得为自己投资……

    事实上,“配得感”正在成为中国孩子身上最稀缺的一种品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2006名18-35周岁的青年中,超过90.6%的受访者表示被父母言语打击过,59.7%的受访者认为打压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一个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哪怕周围人都夸赞,那个内在的自卑小孩“我不配”的声音,会驱使着孩子像一个永不疲倦的陀螺,用尽全力地转,不敢停下来喘一口气。长此以往,孩子的配得感和自我价值感,只会越来越低。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自信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想要培养孩子的“配得感”,可以试试以下三个方式。

    看见孩子,重视他的需求。面对孩子的需求,父母不要一味的打压,而是要多去看见和理解,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鼓励,让他觉得他是值得的,他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即使条件有限,暂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有重视,有在努力争取。要让孩子学会接受事情的不完美,相信就算这次没有得到,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他。

    养家虽不易,但也少做抱怨。家长可以多跟孩子分享努力奋斗的自豪感,而不是一味抱怨和诉苦。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镜映效应,孩子会把爸妈的话或是行为态度,像镜子一样映射在自己脑海中,把自己认为是父母眼中的那种人。你认为孩子是你的拖累,那孩子也会自认为如此,感到自卑和不被爱。

    鼓励和赞美,是最美的语言。心理学中有个“ABC理论”:同一个事件A,因为信念B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结果C。当孩子听到了父母的鼓励和赞赏时,他们会重新审视自己,重建心理的配得感,内在自我也会不断成长。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过:贫穷是两个词的组合,贫是指你当前的财务状况差,而穷是指心气尽了,没有希望了。拥有“配得感”的孩子往往知道,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值得去享受更好的生活。贫穷并不可怕,心穷才是最可怕的。希望我们都不做扫兴的大人,避免我们的孩子被匮乏感困住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信才是成长的基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zd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