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份到现在,算算自己也读了好几本书,但好像也没留下什么。今天早上还盯着一本书看,自己看的时候觉得蛮好的一本书,但是现在想想虽然知道书里在讲那些东西,但完全不能有逻辑、有体系地说出书中的内容,更遑论自己的感悟、评价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读书的作用何在呢?自己又为什么读书呢?好像读完了也没多挣钱,自己也没多升华。
最近在读《枢纽》,一本从历史哲学角度试图论述何谓中国的书。读了有两周多了,算是比较厚的一本书了,接近700页,而且靠上了哲学的边读读起来确实很费劲,很多地方读不懂,有些地方读几遍还是萌萌哒,一知半解。今天就剩了10多页,马上读完了。晚上吃饭和媳妇讨论这本书,我之前已经夸过好几次这本书好了,但想想也不知道怎么用很有吸引力的语言向媳妇去介绍。媳妇就这我的介绍问了我好几个问题,虽然我在说,还说了挺多,但自己也觉得说的不好,有很多地方逻辑不能自洽。自己想想书里的内容,好多都记不住了。
自己读书有时候真的符合那种不求甚解,拿到一本书就想一口气读完,读书的过程就会一直在盯着还有多少页,计算着什么时间能够读完。读书的过程有收获,但也会感受到痛苦。读完之后书也就仍在哪里了,就发生了上面的情况。
从今晚就《枢纽》这本书跟媳妇的讨论,让我觉得以后自己读过的书,一是自己要去多多总结,把书中的精华抽取出来,另外就是要加强讨论,尤其是和媳妇的讨论,不仅可以加深感情,而且有利用共同学习书中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