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位自称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杂物管理咨询师的人,也是断舍离创始人,《断舍离》这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我是在14年的时候接触到这个概念,“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达到这样的状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当时知道这个概念后,我就尝试对自己的物品进行了一轮清理,第一阶段是“舍”,其实就是扔东西。不需要的东西的东西清理掉:比如衣柜里放了很久但基本不会再穿的衣服;比如总是想着未来可能会用到的杂物;比如别人赠送的实际用不着的礼物等等。不过,概念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则是另一回事情。我确实在当时整理舍弃了一些东西,也体验到那种扔完很痛快的心情。但是断舍离并不是一次实践就可以一劳永逸的状态。
在不知不觉中我又开始了另一轮又一轮的物品积累。没有能够持续实施“断”和“舍”,所以也一直没有到达“离”的状态。直到现在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被我的物品抢占了空间和能量,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
我居住的环境,并不算乱,甚至可以说,还算整齐。洗好的衣服叠好收进衣柜,看完的书放回书架,散乱的物品收进收纳箱....但是这些在断舍离里都只是属于整理,而不是收拾。整理只是把东西放回原处,或者改变一下位置形态甚至只是挪开一下而已。断舍离的收拾是指“筛选出必要的物品”,把不需要的东西丢出家门。通过做减法,削减物品,从而减少对这些物品的管理、收纳和维护甚至最终可以通过彻底的筛选而不再需要整理和收纳,所有的物品都处于正确的位置。断舍离强调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认真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牢记自己是主角,而不是物品,不是问“这个物品有没有用?”而是问“现在的我需不需要这个物品?”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应该留在你的空间里。从物品那里夺回空间和能量,夺回控制权。
“过多的物品令自己心烦不已,内在的智慧就会变得迟钝。”最近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趁着搬家整理物品,我着实也是又花了一些的时间,和我拥有的物品进行了激烈的夺回控制权的斗争。
比如在整理物品的时候,我找出四五本记事本,多半记录的是过去自己的纠结迷茫和挣扎,也有一些梦想清单。很高兴,有一些实现了,比如跑“一场马拉松吧”,有一些正在做,比如“试试看写作”,还有一些改变了,不再是我的梦想了。而那些让我心碎不已纠结迷茫的过去,我也已经从中得到教训反思和成长,不再耿耿于怀了......所以这些笔记本对于现在的我已经是不需要的物品了,真诚地告别,然后处理掉。
别人赠送的实际我并不需要的礼物,也是一部分很难处理的物品。因为夹杂着很多感情因素在其中,心里总觉的丢弃掉会感到又愧疚感,于是这样一直放着,堆积着。现在,我学着花一些时间认真地查看这些礼物,安静地回忆来源,默默感谢那份情谊。确实用不到或者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捐赠或者送给需要的人。
目前为止,我已经扔掉,寄送了不少东西,但依然还是处于被物品包围的环境里。不过总归是个好的开端,之后还需要再来几轮,持续实践。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概念,才是应该留在脑子里的概念。认知与行为相一致,才不至于“听过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觉得好、觉得正确的道理,就去实践吧。趁着春暖花开,梳理一下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