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带小朋友去保利影院看电影,正在前台买票,一位女士很焦急地跑过来跟我说:“你好,能否请你帮忙刷一下支付宝,我手机没电了,也没带现金,需要租个充电宝在这充一下电”。我大概打量了一下她,应该是真的,于是刷支付宝给她租了个充电宝。后来有事要先走,就吩咐她充完电把充电宝还上就行。
很小的一件事,其实就是举手之劳而已,我也根本没记挂在心上。事后这位女士打电话过来郑重其事感谢,说是之前求助了几个人,都被委婉地拒绝了,让她很无语,觉得陌生人之间基本的信任都这么困难。我也觉得很诧异,一般人在外面不是都会遇到一些不期而至的麻烦困难吗?求助陌生人应该很正常啊!难道因为现实生活中好人最后被骗被讹的例子已经寒了众人的心?
也许社会上确有坑蒙拐骗、碰瓷敲诈的卑劣小人,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之所以感觉现在骗子很多,人际交往缺乏安全感,有的是因为少数新闻媒体哗众取宠不负责任的宣传报道,误导了社会舆论。我们还是不应该“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万一求助者确实遇到了麻烦,我们的委婉拒绝和冷漠相待可能会使其陷入困境或险境,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一心为善,助人不求回报,是为真善。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急不救穷”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作为国家层面,加紧完善救助相关法规制度,让助人者放心助人,不必背负助人不成反被诉的风险,让被助者知恩知止,杜绝其苛求帮助者的不良心理。作为社会层面,应该大力宣扬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新风正气,抑制打击各种诈骗行为,使其信用丧失,寸步难行。作为组织层面,需要为具体个案厘清事实,为助人者撑腰鼓劲,鼓励更多民众广施善行。作为公民个人,既要在别人需要时敢于伸出援助之手,也要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大胆求助,让信任在陌生人中间接力传播,不断匡正社会风气。
说实在的,很多价值理念传承至今,约定俗成,没有争论的必要,更没有质疑的必要。比如热爱祖国、奉献社会、艰苦奋斗、扶助弱小、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等,中国几千年来就是靠着这些崇高而又具体的道德修为维系族群,生生不息。但在今天的社会有人以崇洋媚外为荣,有人以奢靡享受为荣,有人以欺师灭祖为荣,全然看不到传统美德的影子。一些所谓的自媒体还别有用心发起诸如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穷困病人该不该救?腐败分子该不该抓?书该不该读?等话题。一时间小丑横行,群魔乱舞,搞的有些地方、有些领域乌烟瘴气,不堪入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风气的维护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而不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人人起来负责,彼此进行监督,世界自然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