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闲话古诗词
李白告诉你,音律可以这样玩|家有中学生

李白告诉你,音律可以这样玩|家有中学生

作者: 生猛老会计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9:47 被阅读28次
    图片来自网络

    李白有一个朋友,名叫王炎,要调到四川去上班。

    李白觉得不应该去,怎么办呢?

    他就写了一首《蜀道难》来劝阻这位朋友。

    噫!

    吁!

    嚱!

    危乎!

    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据说李白初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

    贺知章读到这篇《蜀道难》时,大为动容,说:“你真是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啊。”

    与李白差不多同时的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选入此诗,称它“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李白也从此有了一个“谪仙”的外号。

    那么,《蜀道难》奇在哪里呢?

    我认为,神奇之处,在于李白将诗的节奏玩到出出神入化的程度。

    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古诗的节奏。

    我们知道,唐代开始,近体诗逐渐风靡全国。

    近体诗可不是象徐志摩写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种近代诗,而是指律诗,是相对于乐府诗这类古体诗而言的。

    而律诗,最讲究的是格律,什么“平仄”,什么“首联,颌联,颈联,尾联”之类的,讲究一个对仗工整,讲究严格的规则。

    实际上,就象歌曲,讲究一个旋律与节奏。

    在古诗,旋律一是可以用来唱,所以那时候大家一起轰叭,就是一起写诗玩,叫“唱和”。

    二是就诗的吟读而言,也是抑扬顿挫。

    由于古今汉语文字的读音不太相同,今天就旋律这一方面,已不太讲究了,基本就是按今天的读音来读。

    至于谱曲嘛,古曲自然失传了,今人谱的曲,估计也与古曲南辕北辙。

    记得有一位伟人写了一首词,词中有一句“不须放屁”。

    在谱曲时,音乐家们大伤脑筋,不知怎么样把这句诗句唱出美感来,所以,今人谱曲后的古诗,我们听听就好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现在读古诗,只需要感受其节奏之美就好了。

    节奏呢,我们知道,主要由音节组成,汉语的文字都是单音节,所以,我们只要诗句词语的字数上,就基本能感觉诗句的节奏。

    比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杜甫《游龙门奉先寺》,我们可以这样来感觉其节奏: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节奏:二二一,二二一。)

    阴壑生灵籁,月林散清影。(节奏:二一二,二一二。)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节奏:二二一,二二一。)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节奏:二一二,二一二。)

    发现了吗?非常有规律。这就是律诗。

    如果把中间两联去掉: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节奏:二二一,二二一。)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节奏:二一二,二一二。)

    你会发现不会太影响诗的意思,这就是“绝句”。

    现在回到李白这首《蜀道难》。

    这是一首古体诗。

    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的句子长短不一,最少的一个字,当然,这是我的断句,一般是说最少一句三个字,“噫吁嚱!”断为一句。

    最多字的一句有十一个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我们前面说了,节奏由音节组成,所以说,这首诗的节奏非常自由。

    李白为什么这样来安排节奏呢?

    我们换一个方式来看这首《蜀道难》:

    我把每一句文字打上方框,并向左旋转90度,就是上图这个样子,发现没有,有没有崇山峻岭的感觉?

    如果还不明显的话,把方框填满,是这样的感觉:如果从左边开始旅游,一直到最右边,有没有“我们一路跨过高山,跨过大河”的感觉。

    这是一奇。李白通过诗句的长短,音节多少,使得诗篇在直观上,就有一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直视感。

    其他人不要说做到,恐怕想都想不到吧。

    以前读《蜀道难》,总有一种感觉,就是不象其他诗一样朗朗上口,好几个地方,总觉得阻滞。

    比如: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最后一句如果是“天梯石栈相钩连”就很顺口,但李白在前面加了“然后”两个字,从“二二三”节奏,突然变成了“二二二三”节奏,读起来就变缓了。

    再如: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几乎每一个句号之前长短都不一样,读起来很不顺。

    总体感觉是李白似乎故意在给我们设置障碍,有急,有缓,有畅快,有艰涩。

    我们如果再读李白的另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二者节奏的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也是写山,但读起来非常顺滑。

    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二者的写作场景不一样。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是梦境,可以随风飘荡,随神所至,自由自在,因此读起来毫无阻滞,犹如跟随李白一起在梦中游天姥山。

    而《蜀道难》主旨在于说明蜀道之艰难,之高,之危。

    因此,李白特意在节奏上设置障碍,让我们感觉仿佛与李白一起在爬蜀山,走在坎坷不平的高山险路上,连呼吸也不那么顺畅。

    也就是说,李白把蜀道难的感觉整合在语言文字上,让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从生理上就有一种艰难的感觉。

    这是二奇。

    前不久与女儿一起爬金山岭长城,从东门进入景区,必须先爬上大约1200多级台阶,才能到达长城。

    在爬台阶时,上坡呼吸急促,间或有平路,则缓,偶遇一段下坡,则心情畅快。

    回想当时情形,与读《蜀道难》时的感觉,真有似曾相识之感。

    这三奇,是李白思路之开阔,真正是前后四万八千年,上下五千四百米,时间前后之飘忽,空间横向之广袤,上下之峻绝,悉注笔端。

    时间上,从远古的蚕丛及鱼凫,到五丁开山,到望帝化杜鹃,再到李白当时;

    空间上,横向是从长安到太白山,到青泥岭,到剑阁,到成都锦官城,到峨眉山之绝顶;

    纵向是上达“九龙回日之高标”,下达“冲波逆折之回川”,真正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更奇的是,如此将奇特想象与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的神来之作,其结构又非常严谨。

    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下次再聊聊李白如何在结构上表现蜀道之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告诉你,音律可以这样玩|家有中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ey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