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Crowdsourcing),互联网自媒体的兴起更加剧了这种革命的到来,从2009年微博进入我国,“众包”式的新闻生产实践也越来越多出现并初具规模。
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基本都是按照提出议题、寻找相关资料、写作并发表这样的既定模式运行。“众包新闻”的出现给了传统媒体一次重生的机会,所谓“众包新闻”,其本质就是UGC(用户生产内容),是由“众包”和新闻相结合而出现的新的新闻生产方式。简单而言,就是将原本由媒体内部的工作人员完成的新闻任务通过在互联网上设置发布选题,吸引普通大众参与生产制作的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
“众包新闻”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并能够增加受众对新闻产品的关注度,比如《卫报》通过众包这种创新实践使其获得了良好口碑和人气,“它的网站读者已经超过1亿4千万,成为目前英国访问量最大的新闻网站”。传统媒体人要充分利用这种新型新闻生产方式,设置广大受众喜爱的议题,调动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积极性,扩展“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角度”,同时,要对参差不齐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新闻品质。
解析“众包”模式下的新闻生产过程
依据杰夫·豪在其著作《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中的阐释,“众包”之所以能够实现,有几个必备的条件:其一,业余爱好者阶级的出现,即专业从事业余工作的生产者的形成;其二,生产方式由封闭独占向开放共享的转变;其三,生产工具的民主化;其四,有效的生产组织模式——社区。本文选取微博新闻传播这一形态,从以上四个层面,抽丝剥茧地对其进行解剖,系统呈现新闻是如何被众人生产出来的。
(一)业余爱好者阶级的出现。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任何一种生产模式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基石,“众包”的出现与业余爱好者的兴起密不可分。互联网技术普及至今天,已然改变了人类工作和消费方式,同样也改变了娱乐方式。人们把过去与邻居聊天或者打牌的娱乐时间逐渐花在了制造信息上,上网留言、发评论、写博客、拍视频等。大量用户产制的内容(UGC)在互联网上流传,许多商业网站也借此而兴盛起来,比如flickr、Youtube、新浪博客、优酷视频、腾讯微博等,众多非专业人士的才能在互联网上得以展现。
(二)生产方式由封闭独占向开放共享的转变。“众包”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市集”模式,每件事情都是自下而上协调安排的,它是自由、开放的。“众包”坚持的一个中心理念就是,“比起最具才华最专业的员工,数量庞大而多样化的劳动力群体总是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一理念源自20世纪80年代在计算机编程领域出现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运动,即将某些程序软件的源代码在网络上公开,允许使用者自由拷贝、截取、修改和加入自己的代码,让数量庞大的程序员和爱好者以一种分散的模式参与进来,共同完成某个程序的编写。这种方式高效而成本低廉,以至于各大主流IT公司如IBM、微软等都接受并采用了开放源代码方式。这种互相协作和自由交换信息的精神内嵌于互联网世界,在其他众多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生产工具的民主化。工具的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的载体。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廉价智能的工具让原本的消费者拥有了那些曾经只属于资本雄厚的公司的权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依赖于工具的民主化,“众包”这种生产模式得以更加自由、开放。媒体行业——包括出版、电影制作、摄影和音乐等在这方面的变革尤为突出。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微博用户的活跃,二者叠加形成一股公民新闻的热潮。每个手握工具的公民随时都可能成为一名新闻生产者,大众得以登上新闻生产的舞台。
(四)有效的生产组织模式。“众包”突破了企业边界的价值网络,转而以网络社区的方式将人们组织起来。自媒体平台往往同时兼具社交性从而形成一种网络社区,微博即是如此,在网络社区中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交往常常基于相对稳固和可靠的直接或间接人际关系,这就提高了微博与微博之间互动的效率。尤其是出现关乎大多数公众利益的公民新闻线索时,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并积极转发和评论。方便的信息转发机制如同一个扩音器,信息在不断转发的递进过程中,把互不相识的网民汇集成一个虚拟的整体,大家因为共同的利益和立场而统一行动,快捷、有效地挖掘新闻事件的各种线索,通过共享和讨论迅速地还原事情真相,形成一种颇具效力的新闻生产组织模式。
上述四个条件的出现,为“众包”式的新闻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众正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的重要力量,而大众群体的多样化优势使其参与生产的新闻产品最普遍的特性就是异质性和多样化,这将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更加真实、客观、平衡地报道现实世界和构建更加民主的传媒环境。
“众包”给新闻生产带来的困境
杰夫·豪笔下的“众包”是一种需要在多个精密条件下才能良性运转的美妙生产方式。比如,大众必须多样化;大众还要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网络社区的成员要对自己的技能有所承诺,且不能是流于表面的那种承诺;他们能够处理数量庞大的内容……种种条件通常难以在理想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组合,这就难免会产生不期望见到的负面效应。
首先,传播者专业素养的缺失。因为传播工具的民主化,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加入到新闻生产中来。他们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必然会在新闻的选择制作、传播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加之缺乏有组织机构的体制约束,非专业人士的新闻生产行为常常缺乏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往往会把人际传播中的随意性、“添油加醋”等弊端带进来,造成新闻的质量不高,有失客观,乃至道德低下。
其次,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因为越来越多的个体加入到新闻生产中来,由于个体关注视角的局限,往往只对自己身边的事感兴趣,乃至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这就使得那些业余爱好者传播的资讯呈现出区域的极端细分、视角的极端窄小、影响的相对有限。最终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和支离破碎,而且每个都极其微小,乃至微不足道、鸡零狗碎。甚至在一些重大的公共信息传播中,也总是会有垃圾信息夹杂其中。这些鸡零狗碎的信息大量充斥互联网,难免会稀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增加受众对有用信息的检索难度,降低互联网资讯的使用效度。
再次,把关人的缺失,造成对新闻真实性的伤害。传统媒体信息通过记者的筛选和传媒组织的把关后,只有少数被严格筛选的新闻才可以到达受众。而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冲击了“把关”理论,由于把关缺位,虚假新闻和谣言得以滋生,易造成社会恐慌,也降低了网络媒介的可信度。加之公民的媒介素养与媒介技术的进步并不同步,普通公民对新闻信息的真假难以判断,无法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判断公民新闻的虚实真伪,这就更加重了虚假新闻和谣言的扩散。
最后,可能的群体极化现象对自组织模式有序性的伤害。微博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其用户的协同互动。然而,当下中国的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着很多难以预料的不稳定因素。比如,互联网上弥漫着浓郁的阴谋论调,贴标签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缺乏理性的对话空间,常常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甚至沦为粗暴的骂战。凡此种种都会妨害到网络上新闻信息的良性传播。
由此,当下“众包”式的新闻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短时间内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的产生,如何去芜存菁,如何达到大众群体行为的协调与规范,就成为“众包”模式下新闻生产接下来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畅想未来的“新闻共产”
未来的媒体其商业属性可能会渐渐地消退,媒体将可能进化成为一种非营利性的组织或社区,开启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类似于“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生产模式。到那时,新闻已不再是商品,而成为一种公共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也不再是效力于商业机构的职员,而是公共机构的服务人员。当然,这种“新闻共产”的形成必须具备一些不可或缺的条件,比如媒介自组织的成熟、全民新闻素养的提高等。未来的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通讯社”,新闻生产的专业壁垒消失,人人都是这个信息社会的信息触角。要想保证这种模式下生产出来的新闻资讯的可靠性和新闻生产的秩序性,就必须依赖于全民新闻素养的提升。那意味着,不仅人人都能自觉地遵循传播真实信息等基本的新闻职业精神,而且能够有足够的智慧辨别信息的真伪。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新传土拨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