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上场的是希腊客户,他们来到了工厂做客,男士是典型的白种人,女士年纪略微大一些,浅褐色的短发。说着很标准的英式英语,也会一些简单的英文,比如,谢谢,你好,再见。谈完产品和合同,就到了吃饭的环节,之前以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西式的牛排和烤肉,沟通后才发现,他们对饺子和中式的红烧牛肉很感兴趣。等到热腾腾的饭菜都摆满了餐桌,第一个问题就摆上了桌面,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用筷子,女士的学习速度还快,2分钟左右就可以熟练地夹起来碗里的牛肉。男士的学习过程略有波折,最终在勺子的辅助下,也成功了。整个过程中,他们的表情都很自然,没有自己技不如人的羞愧,也没有急于求成的焦虑,就是一个在缓慢探索的过程。
就在我为国外友人画上缓慢这个注脚的时候,一个突尼斯的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打破了这个局限,他是一个中国通,在广州生活了三年,从第一年花50美金买商贩的一串糖葫芦,到现在跟我们认真讨论叫花鸡的正宗做饭。一连串的国骂出口,让我们对国外年轻人的印象也变得复杂起来。虽然性格跳脱,实际验货的时候却是一板一眼,会认真核对每个尺码的色差,用卡尺测量不同批次的厚度,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他眼皮底下完成整改。他称不上道德模范,在之前的供应商出现交期拖延的情况下,拒付了供应商的尾款。官司达到最后,一板一眼的跳脱男孩,赢了官司。给人的感觉很复杂,他的私生活混乱,同时交往的女朋友有四五个,同时对待工作的热情非常高涨,对待好的合作伙伴非常大方,有那么一瞬间,洋人都是直肠子显得莫名地讽刺。
中青年都上场了,接下来就是老年代表队了。他是上海展会的潜在客户,有一个长期在欧洲留学的女孩做他的翻译,其实他的英语很好,可能是为了照顾我这本土口音的厂方吧。他感兴趣的是我们的一款新产品,在反复佩戴之后,他决定先采购几个样品,拿回公司,试穿,然后收集不同人员的穿戴体验,然后再结合市场上的相似品,找到相对优势,最后确定试订单的数量。在反复沟通的过程中,和女孩的交流就慢慢多了一些,她每年的假期都会去不同的国家旅游,PS,欧洲的国家真的很小,一列长途列车可以横跨很多个国家。她慢慢知道了东欧和西欧的区别,知道了发达国家收留东欧难民后的无奈,记忆最深的是一句话:贫富从来不是善良与否的分界线,但是当你有钱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善良。
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同肤色交织出来的外贸世界色彩斑斓,遇到过谈了三年订单却始终停留在创业阶段的已婚少女;也遇到过一个星期就确定下单的健美教练;有的guys会在半夜和你讨论你应该给他优惠0.5美金;也有人会在中秋节送你一份来自海外的中秋节礼物。世界本就精彩纷呈,岁月也展现出喜怒哀乐。
始终相信,下一段故事会更精彩,至于何时写,还是要看热心观众的数量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