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
《上帝从不眨眼》第28课:宽恕,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上帝从不眨眼》第28课:宽恕,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作者: 一晌贪欢2023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20:04 被阅读0次

宽恕一词,现代人仿佛都不大提起,倒是微信群、朋友圈里随处可见转载的各种心灵鸡汤类网文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这个词。因为许多人都把这个词当成了是心灵成长的必修课,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难免遇到为难之事,更难免遇到为难之人,想要保持良好心态,看起来方法很多,最后却都绕不开“宽恕”二字。

通常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是怎样理解宽恕这个词呢?不必去查字典,只要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你会用到宽恕?当别人伤害到你触犯到你或者侵害到你的利益时,才会想到宽恕。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宽恕呢?先得给对方定罪,判断对方确实对自己做了“错”事,然后再“大度”地将他或她原谅。

这个“对”或“错”由谁来定呢?当然是宽恕的一方,有些读者可能会不同意,认为是与非、对与错的观念当然是一种社会共识,或者道德规范。那么在细想一步,社会共识也好、道德规范也罢,从何而来,又是由何人而定?当前所认定的共识或者规范,如果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群体,还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合理性或者正确性吗?说到底,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不过都由一时一地下的某种情况而定。

如此一来,那个“大度”地愿意去“宽恕”别人的人,不过是愿意在自己的标准下去暂时地停止去评判他人罢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宽恕呢?恐怕是个人“强权”下的占据心理高地的“宽恕”吧!这样“大度地宽恕”之后,还要边说“不计较了不计较了”边在心里给自己暗自加分,觉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又上一层。

对于这样思维的人,笔者完全没有贬低之意,因为这是一种固有思维,每个人都曾被不知不觉灌输上这样的思维。告诉你要包容、要大度、要原谅、要和谐,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美德,但是仅仅用这种先给人定罪,再给人宽恕的方式去发扬这些美德,终归有一天,当你遇到一件触及到个人底线的事情时,就无法再宽恕下去了。也就是说,这样的宽恕是有条件的宽恕,有条件的宽恕就意味着当条件不成立时,你就无法再继续下去,而那时,你想坚持的美德将“无所依靠”。

所以,建立在判定他人、给人定罪之上的的“宽恕”完全没有意义,或许如此可以暂时缓解眼前的矛盾,甚至为和谐社会做出些许贡献,但从长远来看,却如对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它冲突的不是别人,而是要爆发在自己身上。因为,如果说这样的宽恕能够提升自己,那么“小事”可以宽恕,“大事”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或许有些人经过长期心理建设也可以宽恕,但是总会有一种可能遇到一个极限的情况,在那个状况里,你无论如何无法宽恕了、你再也忍受不了了。那时,就只能借用那句老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你是自己的“清理工”,你是自己的“心理医生”,你可以一直不断宽慰自己,为自己做各种心理建设,但是无法根本解决不断出现的“需要你去宽恕的人和事”。因为,这样的宽恕有条件的,而条件一旦设定便形成了无形的框框,这个框或许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扩大,但却终归是有边界和局限的。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非常简单,不过是放下那个框框而已,没有了边界,没有了框框,就不用再去评判别人的好与坏、对与错,没有了这个判断的过程,自然也就不需要你去宽恕什么了。没有了宽恕,就等于宽恕了一切。借用《上帝从不眨眼》的作者雷吉娜·布瑞特的一段话:

“曾经,你希望拥有一个更好的过去,宽恕则是放弃所有这样的希望。一开始,这样的声音也许很残酷,但是一旦你放开了你想要的过去,你就能够开始改变现在,并且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将来。”——《上帝从不眨眼》第28课

停止对过去无法改变的事情进行无意义的“投资”,放开他人的过去,无论他或她曾经对你做过什么;同时也放开自己的过去,无论你认为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尤其是那些令你感到沮丧或者懊悔之事,不去判断那些人或事的好坏对错,更不要妄自推测那对你的现在和将来产生的影响。停止对过去的不断投资,因为关于过去,唯一能够抱持的最理性的观点即是,它已经不存在了。你能够把握的不是虚无缥缈无法确定的将来,而是现在,从现在开始选择一种新的宽恕方式,能够放下别人过去的人也就等于放下自己的过去,脱离开那个无限为过去付出代价的循环,才可能真正拥有每一个当下时光。不去判断:

他人的过去与你不同,就是不同而已;

他人的价值观与你不同,就是不同而已;

他人的行为与你不同,就是不同而已;

他人的道德标准与你不同,就是不同而已......

都与你无关。他人只是做了他们认为合理的事情,本来就是无辜。为何要执着不放,为何要去浪费自己的精力去评判他人的对错是非。那些你认为影响到你,触犯到你所谓“事实”,不过是一连串自己的判断,你认定他人伤害了你,所以他们是“错”;你认定他人触犯了你,所以你认定他们是“非”;你认定他人做了有违道德之事,所以他们违背了“你的道德准则”。

除非你自己认定,否则没有什么可以触犯到自己,也除非自己允许,否则没人有机会触犯到自己。所以,所谓宽恕,不要等到他人“伤害”了你后,才去宽恕,在那发生之时,就选择不让自己受到伤害;所谓宽恕,不要等到他人“触犯”了你的底线之后,才去宽恕,不要为难自己,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什么底线,你跟自己设定底线,只能限制自己,困住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放过自己,宽恕自己!

注:本文引用原文来自于《上帝从不眨眼》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7月第1版。[美] 雷吉娜·布瑞特

相关文章

  • 《上帝从不眨眼》第28课:宽恕,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宽恕一词,现代人仿佛都不大提起,倒是微信群、朋友圈里随处可见转载的各种心灵鸡汤类网文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这个词。因...

  • 《上帝从不眨眼》|上帝已经为你预备好道路

    【大家好,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旅游漫时光】 【您的关注是对我们的鼓励,谢谢】 有一天,爸爸为悲观的儿子买了好多新奇...

  • 半醒录|聪明无法选择,但善良可以。

    【半醒032录】 01 你必须先宽恕才能理解。在你能宽恕之前,你挡住了自己获得理解的可能性。 ——玛里琳·鲁宾逊 ...

  • 救赎

    “我想,不要去祈求上帝,这就是对上帝最好的宽恕。” “上帝还轮不到你去宽恕他。他自己能 宽恕他自己。” “那么,按...

  • 宽恕

    深深理解到:愿意宽恕别人,也就愿意宽恕自己。 通常,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去宽恕人,甚至根本不想去宽恕。因为那个受伤,...

  • 【一点抚慰】没关系,做喜欢的事已经赚到了 ——从《上帝从不眨眼》

    “当追求你生命中所爱的事物时,千万不要放弃”——《上帝从不眨眼》第20课 并不想写什么励志的文,更不想给谁的人生做...

  • 日记

    上帝说你要宽恕你的敌人 上帝安排了好的路给我 我却依靠自己的力量 于是我懂 我原谅我宽恕我倚靠 阿门 既然选择了渡...

  • 人创造了上帝

    “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愿上帝宽恕我的罪过。 在人幼年的认识里,父亲是无所不能的“神...

  • 但是生活从不是你设想的那样

    but life is never what you would have envisioned.

  • 宽恕

    宽恕比理解更重要,我理解你和我宽恕你一比较就能感受到两个词之间的不同。宽恕更能体会到我的心胸广博,象海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帝从不眨眼》第28课:宽恕,可能不是你理解的那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jj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