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种性格长大一定会吃亏的。“
实不相瞒,我几乎是听这句话长大的。
从小到大,我爸妈一直在给我灌输一种思想:“内向的性格就是糟糕的”,“内向的小孩不受这个社会欢迎”,“优秀的小孩就应该善于自我展现,和谁都能打成一片。”
因为从小到大性格被一再否定,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都过得很压抑,有些阶段甚至可以用“性格扭曲”来形容。
我曾经为了让自己显得外向而随便抓住个人就当朋友,后来却发现怎么朋友总是处不长,心里还是那么孤独。
我也曾经为了假装外向逼自己参加不喜欢的聚会,还要佯装外向地在聚会上尽可能多发言,结果每一次都元气大伤,回去后要独处好久才能恢复能量。
很长一段时间,我听见别人用“文静”、“安静”、“乖”这样的词形容我都要不舒服很久,为了摆脱这些标签,甚至做过很多叛逆的事情,比如扮成我以为的“酷女孩”的样子:抽烟、喝酒、去夜店、看一些重口味的电影......
但即使这么做了,我还是觉得非常的不快乐、不自由。
这些都是我年轻的时候(虽然现在也不老,笑)做过的傻事。那时候三观还不健全,很容易受他人看法的影响,也很容易怀疑否定自己。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接纳自己的性格,并看到自己性格的优势。
学会自我接纳之后,我才看清楚了:曾经之所以这么在乎别人对内向性格的否定,是因为他们否定的不是“内向”、“不擅社交”、“表达能力差”这些性格特质,而是你这个人存在的价值、你的能力、你的优点、你的全部。
不管这个世界是否承认,大众意识里,外向型性格就是比内向型性格更受欢迎、更吃香、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父母从小就对我说“你这种性格以后在社会上要吃亏的”,喜欢的男孩也曾经在朋友圈留言说“你要是现实中性格也像朋友圈里这样就好了”(刚开始玩朋友圈时我很放得开,俗称“闷骚”),第一份工作的老板也曾语重心长地“开导我”:嘴甜点,在客户面前多表现点,不要闷声做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走到哪里都得不到认可,好像这个外向的世界根本就不是我这种人的家乡。
好在我天性不信邪,你越是否定我,我就越要证明给你看:“你错了”。
所以我没有因为自己的性格完全自暴自弃过,你觉得内向的性格在社会上吃亏?那我证明给你看,我可以过得很好。
回想过往,我人生中最压抑的时刻都是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产生的。
比如走亲戚时,被拿去和性格外向、嘴甜会撒娇的表姐比较,父母为了自家小孩不落下风,会让我也学习表姐去撒娇,可我做不到;比如在一份需要“圆滑世故”的岗位上,领导最常对我说的话是“嘴甜多表现”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如在自己并不喜欢的热闹场合,被迫上台发言或者成为人群焦点。
而让我感到舒服、得到肯定的时刻,是在一些适合自己性格的场景里产生的。比如一个人安静专注地写文章、看书;与三两好友进行私密、有深度的对谈;或者和一个频率相似的团队一起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大家不看表面功夫,只看实力和结果......
慢慢我发现,在那些让我感到舒适的环境和氛围里,我不仅可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专注在眼下的交流和事情中,还能充分发挥出自己能力,得到他人的肯定,从而进一步肯定、愉悦自己。
发现这些差别以后,我才开始意识到:内向的性格并不是错,只要进入了适合自己的领域,不仅不会吃亏,还会发光。
当然接纳自己的前提是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会因什么而高兴,又会因什么而难受。
然后把自己放进合适的地方生活。从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到从事什么工作,和什么样的人共事,交什么样的朋友......
所谓生活的舒适感和成就感,无非是一个人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慢慢散发出来的。一颗平和的心灵,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滋养出来的。
我大概是从辞掉第一份工作以后觉醒的吧。我发现需要频繁与人打交道、需要做足表面功夫、需要八面玲珑、需要凡事不往脸上放的工作不适合我,所以我选择了辞职。
适合我的工作不仅要是我在技能上擅长的,也要是适合我性格的。所以我选择了偏向安静、独处、创作型的工作,但我又不是完全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类型,我只是讨厌与“志趣不相投”的人打交道,所以我选择了需要定期与人打交道,并且当时比较受欢迎的职位“新媒体运营”。
再后来,我发现身边的同事和我不是一类人,这件事情也让我痛苦,于是又换了一份无论是做的事情还是共事的人,都让我感到舒适的工作——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内容营销。
再后来,我发现自己更渴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不受人约束,能够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我选择了自由职业。
一路走来,我发现自己虽然从没仔细规划过自己的职业道路,但我确实在往一条越来越适合自己的路上走。曾经那条充满荆棘和痛苦的路,已经被我走成了平坦大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我的父母也在渐渐和解。曾经,我非常委屈地质问我爸:为什么内向的性格就一定吃亏?这是谁下的规定?
我爸第一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因为我就是这种性格,我吃了不少亏,不想你像我一样。
我突然就原谅了我爸。因为他也是性格被压抑的受害者,但他活了那么久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因为他所处的环境,没有给他去了解的机会。
现在,随着我的生活越过越好,他们不仅不再否定我的性格,还以我为傲。
那些他们曾经觉得性格比我好的“谁谁谁家的孩子”,现在也没见比我过得好。
我们之间的摩擦也不再,这次疫情期间和他们在家里共处一个月,不仅没有一次争吵,还越来越喜欢待在一起。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三观终于一致了:内向并不是糟糕的性格,只要把自己放在合适的地方,就能发挥出外向者不具备的潜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