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士农工商是古代的阶级地位,可是我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排列,难道真的像儒家所说的那样理解么,可是若是真的那样阶级明确那李世民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去讨好百姓有啥用。
今天我也就是想想,聊聊一些自己浅薄的见解。也许士农工商不是社会地位的阶级,而是每个阶级到达一定程度的过度。并未歧视的意图。
首先士大夫是祖先或者自己为国家效力的功臣,国家对于功劳的人当然赐予权利与财富,但同时也不会让他们损害国家的利益,当然士大夫也不会将手艺活当成主业,那国家的工资可以养一大家子么,当然悬毕竟读书饮食衣服首饰都是要钱的,故此地主才是他们世世代代传承的本质,这可不就是农不是。
而我们的普通农民,家无余量靠天吃饭,是不是天灾人祸就是他们悲哀,就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无法存下多少余钱,所以还能指望读书十年寒窗功就名成,更何况对于农民来说可以提高存活率的就是有一门手艺,因为当你成为难民一无所有,在陌生的地方靠一门手艺活着,哪怕是被破成为奴隶,也可以靠手艺脱颖而出。
手艺人从拜师到学徒到出师要多久那最短也是好几年吧,多年辛苦也是回报,但又回报不代表一辈子帮师傅白打工,人总要养家,这时候是不是要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店铺字号什么的,最够谁可以保证这店铺不是开遍全国一举成为富商。
作为商人难免看别人脸色,而且没有背景就是别人板上鱼肉,哪怕再多银两也是别人的钱袋子,这样怎能甘心,所以这时候是不是就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考取功名,当然有些时期商人的孩子不可以考功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像将孩子嫁人,像拿钱捐一个官职的,像投资寒门子弟读书的等等。而且商人那可能不识字,要不连账簿都看不懂岂不是可笑,还有大部分时期古代商人孩子是可以科举的。
这样想的话其实士农工商四字也就是四个有关联的职业,没啥特殊的阶级阶级固化在其中,如果照着阶级的说法难道做生意去研究工艺,手艺人去下地干活,下地干活的在田里背四书五经,这不现实。当然我承认为皇权做事的士大夫是有特权的,但其他的三个职业本质是差不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