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期末,送给家长的话!

期末,送给家长的话!

作者: 红红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23:38 被阅读0次
期末,送给家长的话!

我们成人自己现在的生命状态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

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成人的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瞄准改变别人,首先是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他人看到周围人生命状态的一种真实转变,才有可能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因此改变了自己才是真正影响别人,不然,那些教条式的育人教导都将显得苍白无力!

以下是个人观察当前时代社会主流现象,以及对真实人生经验和身边事件反思后的分享,当然这样的思考并不全面,一定会有纰漏,重要的是启发和希冀朋友们,自己对真实生命的观察与思考,让生命成长的真相更加完整的呈现,以引导未来生命之路!

关于孩子们将来的身体健康与就业

我们观察自然界的现象,自然启示我们人类发展的秘密。夏天到来,我和女儿到小区里面的树下找知了猴,我们发现有很多的知了猴没有爬到树的高处去蜕变,而仅仅是爬到一个很低的地方等待蜕变。但那个位置上,正是很多蚂蚁寻找食物的场地,因此,我们看到很多的知了猴成了蚂蚁的美食,而且也还发现,有一些知了猴没有力气爬出洞,就成了蚂蚁的美食。

而学校里的知了猴很少有这样的现象,它们大多都爬到高高的地方,第二天蜕变飞走了。

造成这样的现象,除了小区里过多的农药使用之外,另外就是城市小区里的环境脱离一种自然的环境,自然给蝉蛹锻炼的机会减少,诸多因素造成蝉蛹的生命力变弱。

当前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社会现象是“啃老”,老一代人辛辛苦苦的把下一代人养大,可是孩子长大之后,并没有独立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反而有相当一部分理所应当的“啃起老”来。

三十多岁的人因为懒,而要花钱请人给家里换灯泡;家里有厨房,但却从来不下厨房做顿饭,吃老人,喝老人,生了孩子交给老人带养等等怪现象。更有甚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艰难困苦和不幸经历都归结责怪到上一辈人身上,个人不承担任何责任,在这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着高学历的人。

在当前的时代,这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开始大量出现,现在看来,城市表现的更为严重一些。在这个时代,虽然我们拥有的物质更加丰富了,但是我们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独立有担当的精神正在逐渐从我们身上失去。

这正是我们身为父母和教师要真正思考和反省和关注的问题!

健康和就业问题一定不仅仅有个学历就能解决的,而是有着更多值得关注的内容。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养育和教育到底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决定孩子将来就业,独立有担当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观察我们现实的生活,成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担心,涵盖了孩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让老人代养孩子的,有更多的包办替代行为。

但是,正是这样的包办代替,却剥夺了孩子在某个年龄阶段本该发展的能力,却没有发展出来,比如,劳动与动手能力,忍耐能力,对温度的感觉能力,对身体饥饱感受,与疾病对抗的能力,实现内心愿望的能力等等。

成人过度的照顾会让孩子身体总是处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中。这样做还会让孩子对自己身体生命状态的感觉过度敏感,也使得身体的适应环境变化范围变窄,长期下去,会让孩子的习惯于这种状态,而难以接受新的挑战和变化。

随着人的成长,思维模式情感反应、身体适应模式都会趋向一种特有的模式,养育和教育孩子是要让孩子的适应模式具有更加宽广的范围,而不是一种狭窄的范围。

每个有健康认知的人都知道,成长发展变化中的人,在实践内心愿望和决定的路上,大多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艰难体验,不管是环境的还是心理的。这些都是对人的考验,只有那些勇于突破习惯局限的人,才会走的更远和持久。

养育中的另一种恐惧和担心,就是在不合适的时间点上,让孩子承担过度的责任,对身体和心理造成过重的负担,这是另外一种极端。比如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独立生活,让一个三岁多的孩子上寄宿制的学校,有对孩子又造成某种程度影响。

我童年和上学成长过程中的那些伙伴,有一些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他们从小就被培养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很好的劳动和动手能力,长大之后,他们基本上没有啃老,全部的努力奋斗,自力更生。

不管如何,对待孩子要处在一个合适的中间状态上,确实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真正需要是什么?

我们不是要对孩子不管不顾,也不是过度的管控,而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让孩子学会感知自己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与变化。父母要从单纯照顾者向支持者、导师的角色发展和转变。

要使这些有所改变,首先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成人对孩子的恐惧担心来源,大多是成人自己过往缺憾经历造成的,但却又想在孩子身上弥补这种缺憾,但这又不是当前孩子的真正需要,而是成人的内心需要,因此教育孩子先要去了解和教育自己,同时也要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孩子是从我们而来,

但他的人生并不属于我们。

当看着孩子远离我们而去,

走向独立担当的人生,

我心中虽然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但是,我依然欣慰无比,

因为,

在养育你们的路途上

我自己更加的成熟了。

人生最重要的两个谜题!(自由和爱)

我们人生到三十二岁以上一定会有一个迷茫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会感到生命失去了方向。我们或是曾经在物质金钱、名利中挣扎过,或是在精神信仰中探寻过。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自己?这是我人生要走的路吗?工作和生活怎么让我感觉如此的乏味?为什么突然感到失去了生活的力量,生活好像失去了热情?

这些每个人生命的核心问题,一定会在心灵深处触碰到每一个人!当我们不能自己给自己答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时,来重燃起生命的热情时,内心自然会感到迷茫和平淡无奇。

这一生命的核心问题是关于“自由”的,是关于每个人的生命任务,也是关于人如何看待物质和精神关系,更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兴趣和热爱如何实现的问题。

我们曾经接受的养育,被成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担心裹挟着前行。

看看我们经历的教育吧!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僵化的学习模式,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部分很少,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与乐趣,学习模式开始变得机器一样运转,

走向社会之后,初期的职业选择,很少追随内心自己的兴趣和理想,买房、生子、择校等等更是如此,我们又经常被各种集体的、传统的意识所引领,生命好像都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向前走。

从养育到教育,再到步入社会,人大多是由外的力量牵引去作为,独立思考与决定成为奢侈品,很少有一种支持是帮助我们逐渐走向自由的人生。

因此,我们很少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个体。但是,当我们在做热爱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才真正感受到自由,比如热爱创业,热爱艺术,热爱读书,这种热爱的状态,让我们有热情持续下去,同时,这种自由一定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不是给社会带来破坏,而是给社会带来创造性的和美的价值。

教育不是让孩子脱离社会,脱离物质生活,而是在物质生活中实践精神的意涵,教育也不是让人沉浸于精神体验,而是要让精神作用于物质。

不管你在未来拥有多少的物质,你都心怀着理想;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都要脚踏实地的实现出来!

教育目的之一就是燃起学生对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未来他们才有可能走向自由的人生。

人生最重要的第二个谜题是关于爱的,我们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核心“爱”。我们在中青年期关系当中的痛苦和困难,大多对“爱”的渴望,当得不到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是给孩子以爱的滋养,让孩子感受到爱,将来才有可能给予别人爱。

关于“自由”和“爱”是教育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作为父母和教师,首先教育自己,使自己首先走向自由和爱,但这在每位用心实践教育的人身上,都会看到这样的光芒。

愿我们每个人都带爱,走向自由!

相关文章

  • 期末,送给家长的话!

    我们成人自己现在的生命状态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 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成人的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瞄准改变别人,首先...

  • 送给初中孩子家长的话

    1、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

  • 期末写给任课班级家长们的话

    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 一个学期就这样即将结束了,本学期开始之初我跟大家分享的一些话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 本学期...

  • 期末考试前送给孩子的话

    1.让不愉快的过去成为历史。 2.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3.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4.机会只给那些有准...

  • 送给初识志愿填报的家长的话

    送给初识志愿填报的家长的话 李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涉世之初,我们...

  • 2020学年冬学期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 期末考试结束,引用网络语送给大家: 各位亲爱的家长们,交接仪式已近办完,神兽们已经出笼!各...

  • 送给家长

    如果孩子在父母老师的帮助下,从最初的好奇,到逐步静下心来钻研,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其中有艰辛也有快乐,经过这个阶...

  • 送给家长

    各位家长们学生们你们好,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是数学直播课,通过这几次直播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没听,或者是没有...

  • 期末考试前,班主任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目前,各个学校正在开启期末考试模式,孩子们紧张备考,家长们焦虑陪读。成绩,成了家长当下最关心的话题。同样...

  • 在期末考试前写给家长的话

    现在是全面复习的阶段,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很重要,所以要高度重视期末复习,但要引导孩子不要太紧张,还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期末,送给家长的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nm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