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七十一)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七十一)

作者: 宛宛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2:45 被阅读12次

这一集的主题是奥卡姆的剃刀。奥卡姆(William of Occam)的原名是奥卡姆的威廉,后来就习惯称他为奥卡姆。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发现整个时代趋于毁灭,天主教内部的腐化越来越严重,他经过深刻思考之后提出一些观念。他是中世纪后期维护基督宗教有关神的自由与全能最有力量的代表,他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观念呢?我们要介绍以下三点:

第一,他驳斥所有古代偏差的形而上学观念。

第二,他的剃刀是怎么回事?

第三,从人到神又应该如何理解呢?

本期重点1:驳斥古代观念

奥卡姆驳斥一切过去的偏差的观念,他特别指的是从古希腊时代以来“必然性主义”的说法,什么叫必然性主义呢?就是说你看到某些既成的东西,它既然已经存在了,就把它当作必然如此,然后往上推,推到最后变成上帝不得不按这个方式来创造万物。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形而上学里面的一种本质的形而上学。

它有什么主张呢?譬如说,上帝按照他对人的普遍观念的本质创造了人类,你今天看到人长这个样子,有这个想法,有这样的人性,你就说这是人的本质;既然如此的话,上帝就必须按照这种本质来创造人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回溯的、倒推的方法,由眼前对人性的一种理解可以推到人性都有自然的道德法则,这样的道德法则神也不能改变。

换句话说,这样一来就变成神被他所创造的万物给限制住了,神造了人,人是这个样子,神不能改变,同时,神也不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创造不同的人。这种说法在古代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世间的万物既然已经出现了,我们就接受它本来就应该是如此。你从这样的想法回溯、反推到上帝,上帝就被限制住了。

奥卡姆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在上帝心中有一种固定的人性的观念。”他进一步说:“我们谈到人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性’的问题,你看到的是每一个个别的人,这样才能够保障上帝的自由与全能;另一方面,万物的存在是纯粹偶然的,它是完全依赖上帝的任何决定的。”这一点观念非常犀利,他等于把过去一两千年的观念都暂时搁置了。

本期重点2:奥卡姆的剃刀

一般讲剃刀,男人用来刮胡子,因为胡子是多余的东西,所以他的剃刀在说什么呢?他是英国人,英国经验主义的基本观念就从奥卡姆开始,剃刀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要剔除不必要的东西。所以奥卡姆的经验主义有以下三点重要的内容:

1、人对实在界的一切知识都是植基于经验,所谓的“实在界”就是你从经验与理性所能观察到的一切,只要是不矛盾的,都属于实在界的范畴。人对这些东西的知识完全都基于经验,你对它没有实际的经验,没有看到,没有听到,没有接触到,你就不要自己去幻想,不要想在脑袋里面可以得到蛛丝马迹。

2、我们在陈述任何事物的时候都要使用经济原则,也就是不增加不必要的因素。所谓不必要的因素我们可以自己判断,而经济原则就是一个重要的考虑,越简单、越扼要,直接说清楚状况就好了,不必加上个人的想象、个人情绪上的喜不喜欢,或个人在这方面各种延伸的判断。

3、如果有人设定了许多不必要与不可观察的东西,通常是受到语言的误导。譬如说人在说话的时候过于疏忽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按照奥卡姆的要求来看,这要求是很高的,他说以下这些名词都应该去掉,像否定、缺乏、条件、本质、偶然、普遍性、行动、被动、运动等等。譬如,我要说一个人正在运动,如果他是在操场上跑步,你直接说他在跑步就好了,不必再加上他在运动,并且操场只是一个空间,也没有必要强调。难道他在别的地方就不能跑步吗?在别的地方所做的就不是跑步吗?

如果以这种方式来训练我们的话,一个人恐怕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了,奥卡姆强调人很容易误用语言,这倒是很正确的观察。因为后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哲学就是语言治疗学。你把你的语言治疗好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废话与不必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或者个人的思考的效率都会提高。

本期重点3:从人到神是怎么回事

奥卡姆的思想跟多玛斯·阿奎那分道扬镳,他比较接近的是司各特,强调意志优先的观念。他认为身为一个人主要的特色是自由,那什么是自由呢?他说自由是一种能力,使人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偶发式地制造某种效果。就是你没有受干扰的时候可以去采取某些行动,那你制造这些效果是偶发式的,它没有什么必然的约束。

我们再说一下所谓“偶发式地制造某种效果”,譬如我看到一个人摔跤,我自由去帮他忙,这是偶发式的,并不是我每一次都会去帮忙,也不是有一个人摔跤总是有人帮忙。所制造的效果是什么?我帮助他,他开心我也开心,这种效果是不是每次都一样呢?不一定,也许有一次你帮了别人的忙,反而被告了,这就是奥卡姆对自由的看法,自由当然是以意志作为基础。

他说:“意志除非以神为最高目的,否则在指向任何东西的时候,难免会有忧虑与哀愁。”这句话是奥卡姆的名言,含义非常的深刻,一个人不管追求任何东西,就算达成了目标,也难免会有忧虑与哀愁。忧虑是指什么?还没有达成之前,担心无法达成;达成之后,又害怕失去它。至于哀愁,是说你将会发现这种向外追求的欲望永无止境。

忧虑与哀愁这两个词非常精准,说明了人活在世界上追求任何东西,如果不是以人性真正的需要,人性的最高的境界来考虑的话,一切都是相对的。在宗教里面的话,就是说要以上帝作为目的;如果你不谈信仰,就应该以人性的最高标准为目的。

但是,麻烦的是奥卡姆根本不认为有所谓的“人性”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谈上帝的存在是怎么回事呢?他认为人不可能由受造的万物证明神的存在,他说的非常直接,他认为多玛斯·阿奎那所提的五路论证一概无效。我们在人间所看到的像因果性(也就是从结果推到原因),还有目的性(宇宙有一个设计的目的),这些都没有确证,都不能证明。甚至像神是单一的吗?灵魂存在吗?都无法确证。

奥卡姆甚至说,人也无法论证神的本性,像全能、无限、永恒、由无生有等等。上帝的具体存在方式与具体作为可能完全没有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神的全能。那么去除一切非必要之物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只是人要靠信仰才能得到神的启示,而神是完全自由的,神绝不是“先”有目的,“再”来选择手段;对目的与手段的选择,在神是完全偶然的。

所谓的偶然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不能预测的。这样一说的话,我们可以联想,一个人不管信不信宗教,他个人实际的遭遇也是一样的,完全是偶发的,没有任何根据,不可以说一定这样或一定那样。

最后他说:“神没有任何义务,他是全能的、自由的,可以做任何事,甚至能够命令所有不合逻辑的、矛盾的事情。”他这些话说得那么极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破除一千多年以来在基督宗教的主导之下,西方人很多既成的观念与行为的模式,都要一一扫除,让一个人有完全的觉察,知道自己是一个个别的人,应该负责自己的人生。

本期收获

1、奥卡姆批判传统以来的形而上学,认为那些论证只有盖然性;而他对于所有不必要的观念或描述都要以他的剃刀一一去除,"奥卡姆的剃刀"成为哲学界的术语,内容其实并不复杂,也就是没有必要的时候,根本不要增加任何因素。

2、他强调信仰的特殊性,也就是把信仰局限于个人的意愿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信仰某些教条或某一个宗教,那样只是群众运动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七十一)

    这一集的主题是奥卡姆的剃刀。奥卡姆(William of Occam)的原名是奥卡姆的威廉,后来就习惯称他为奥卡姆...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九)

    前面都是讲西方哲学,那么哲学是什么? 今日重点1:先思考两个问题 (一)你到全世界任何一所图书馆看到编号从“0”开...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十)

    西方哲学发展中有三大哲学重镇,第一个是在爱琴海,靠小亚细亚这一带的爱奥尼亚(Ionia);第二个是南意大利,南意大...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十一)

    有的人认为哲学是一种思考的工具,也是辩论的工具,于是担心学哲学的人,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是的说成非的,就像诡辩一样,...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八)

    今天要谈的主题是:真的有灵魂吗?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才是真正的人,所以,照顾灵魂成为人生的首要大事。 ...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七)

    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571-497 B.C.),他是数学家、宗教家和...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三十)

    继续亚里士多德的肯定经验世界。如果肯定经验世界,你就要有正确的思考方法,才能够掌握经验世界是怎么回事。这个方法就是...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十六)

    从今天开始分三次介绍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 B.C.)。非常好学,他对于在他之前的...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十二)

    今天我们谈的主题是雅典成为哲学殿堂以及谁把哲学带到雅典。 先说雅典。雅典的成就首先必须归功于两位政治家:立法者梭伦...

  •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十四)

    今天谈的主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吗? 在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哲学发展成为两大系统:一个是自然学派,其巅峰、成就、结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七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nt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