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
一廊一窗一竹一亭,让你读懂野趣苏州沧浪亭

一廊一窗一竹一亭,让你读懂野趣苏州沧浪亭

作者: 花菜阿良 | 来源:发表于2020-12-05 23:02 被阅读0次

    沧浪亭是苏州存世最古老的园林,出自于北宋时期苏舜钦之手。沧浪亭地处城南,在当时属于偏僻之所。苏舜钦在这里构建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幽静园林。

    沧浪亭园名取自于《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园子建好后,苏舜钦的好友欧阳修也极为赏识。亦作诗:“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神仙地”,将其比为“神仙地”。

    三年后,苏舜钦仙去。沧浪亭便换了主人章惇,后章惇因受苏东坡连累被贬至流放。接下来的园主便是驻守苏州的韩世忠,于是沧浪亭便改名成了“韩园”。一直到元朝时,沧浪亭又废为僧居……

    苏州园林各有妙处,在浏览了拙政园、留园和狮子林之后,沧浪亭可以说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中最不精致的一个园林。但也正是如此,它不需要你细细品味,只需你放宽心神纵情享受山野自在即可。 

    园内去处,本人对印象较为深刻的地方做了些梳理,主要以亭、窗、廊、竹为主。

    沧浪亭,环山而建于山巅处,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所在。一入园门,便可见山石错落,古树葱葱,几乎遮挡住了园内所有的景色。

    沿石路而上,只见身旁黄石爬满藤蔓,参天古树遮天蔽日,完全一幅密林山景。沧浪亭处在山巅之上,石柱飞檐、古朴高旷。亭为四角,整体古拙,和整个园内的风格一样透着质朴之感。

    沧浪亭原亭本置于北埼,于清朝复建时将傍水亭移于假山之巅,才形成现在的格局。

    沧浪亭匾额上三个字是清代文学家俞樾所书写,亭子里面置有石棋桌一张、石凳四只,均为康熙时的古物。古亭边上植有约130高龄的银杏,葱郁参天,四周则有翠竹山石作伴。

    通往山顶的石径山路用乱石片铺砌,四周黄石古树上布满青苔藤蔓,与山巅之上的粗浑石亭相互呼映,透着一股山林野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镌于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这副楹联也颇为有趣,是取园主人苏舜钦及其好友欧阳修的诗合为一副楹联。

    欧阳修曾在《沧浪亭》一诗中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而苏舜钦在《过苏州》中有诗云:绿杨白鹭皆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楹联便是清代梁章钜将这两句诗集为一联。

    立于山顶可见山南下的明道堂,明道堂是园内的主厅,最初是讲学的地方。于清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年间,慢慢演变成了官府议事之所,直至成为官署园林。

    说到园林的窗总共分两种,一种是漏窗,另外一种则是花窗。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形式:漏窗是窗内饰有图案,但实则内外相通,透漏处可见窗外景致。花窗则是中间镂空镶嵌玻璃,可防寒暑抵风雨。

    图案:漏窗大小基本相同,但是窗内的图案忌雷同。花窗则是一旦构成系列,图案则必须一致。

    材质:漏窗多为砖瓦之类。花窗则是木质材料。

    沧浪亭最为精彩的便是园内的漏窗,整个园林共有漏窗108式,图案变化多端,无一相同,花样繁复,千变万化,由此可见当时工匠的手艺之高超。同时整个沧浪亭的漏窗在苏州园林里堪称一绝,可以称之为漏窗之典范。

    园内复廊中大量使用漏窗使得园内外的景致得以流通,同时让美景得到延伸,使得整个景致若隐乍现。

    与此同时,这种漏窗又像是一个天然的画框,随着游人的行走窗内的美景也各不相同。时而芭蕉黄石,时而竹影婆娑,时而古树楼台……

    沧浪亭的复廊和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爬山廊并称为“苏州三大名廊”。一路走来,你会发现沧浪亭几乎是以复廊串起了整个园林,我们姑且将它分为园内复廊和园外复廊两块。

    园内

    复廊

    园内复廊临山势而建,整体高低起伏,蜿蜒曲折,一条复廊上排列等距的漏窗,引人入胜之余又兼有移步换景之妙。

    初入沧浪亭内复廊下有一小池,名唤“流玉潭”。这也是沧浪亭内仅有一汪碧池。水波下水草丛生,却罕见生机。潭边植有白纹阴阳竹,黄绿条纹相间,春意盎然。

    园外

    复廊

    沧浪亭,以“沧浪之水”为主要特色。当时苏舜钦以四万钱买下这片土地,由于购买的面积有限,仅能构建一亭,所以他发奇思以复廊的形式将沧浪之水揉合到园林之中,使之园中有水,水中有园。

    这一段的复廊算是整个沧浪亭内比较经典的一部分,巧用复廊借门外一湾碧水,让整个园林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于外未进园便可一窥其貌,白墙灰瓦处可见古树参天,黄石绿荫中亭台楼阁隐现。同时,复廊蜿蜒起伏似蟠龙般卧于沧浪之水旁,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

    复廊两边漏窗让内外妙景得以流通,便于赏景观池。人在内廊处行走,隐约可见窗外一池碧波荡漾,合欢花下嶙峋黄石。行走其中,随外廊地势高低起伏,可见园内古树怪石。内观水,外观山,让山水之间得以贯通。

    智者乐水,君子师竹。翠竹潇洒清逸,代表了君子的翩翩风度。弯而不折、折而不断也是古代文人的气节所在。沧浪亭遍植绿竹,和第一任园主苏舜钦的审美也有很大关系。

    苏舜钦曾在《沧浪亭记》中写道: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园内的竹子种类多达二十多种,遍布在整个沧浪亭内,几乎随处可见。如沧浪亭假山下植有翠竹,流玉潭边植有白纹阴阳竹,看山楼下则有斑竹、花秆毛竹、金镶玉竹、紫竹、龟甲竹等等。

    这些竹子根据不同位置而栽种,或孤植、或成林、或结三伴两。园内其中赏竹去处较佳的地方共有三处,分别为五百名贤祠、翠玲珑和看山楼。

    五百名贤祠

    道光年间,江苏巡抚陶澍在藏书家顾沅的家中看到了顾沅多年搜集而来的吴中名贤画像三百余幅,于是决定在沧浪亭内增建五百名贤祠,将古圣人画像刻在了石上。

    上至春伙伍子胥,白居易,下至清文学家洪亮吉,最后建成共594人,这些都是苏州历来的圣贤才人。

    在五百名贤祠西南侧,有一六角半亭,取名“仰止亭”。取名自《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内有文征明石刻像。

    翠玲珑

    翠玲珑又名“竹亭”,是历来文人墨客雅游、静观、吟诗作画之处,同时因为被翠竹环绕也是园内赏竹妙处。看窗外竹影斑驳,投在窗台之上,浓淡相宜。夕阳西下,光影透过窗格,在青砖上投下淡淡斑驳的竹影显得生动有趣。

    看山楼

    竹林中有一座看山楼位于竹林之中。看山楼分三层,最低下一层是由黄石叠成的石屋,名唤“印心石屋”。用石屋来建楼台,这是一个很独特的方式。

    沿黄石而上,到达第二层,三面开敞,可以很好的观山去处,周围竹林密布,摇曳婆娑,颇为清雅。建筑为歇山顶,似台又似亭。而第二层的后面则有一楼梯可以直接上三层。第三层较小,属于楼的形式。

    这座楼是由黄石垒成建成集亭台楼于一体的建筑,看起来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却也应了沧浪亭的山野之气。

    写在结尾

    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或精致,或禅意,或大气……只有当你行走其中才能从园林中的各种细节中感受到园主的意境。

    沧浪亭并不像留园那样处处景致精致周到,也不似拙致园一般大气从容,更不似狮子林自带禅意……而沧浪亭最大的特色,便是“野”,一种古朴而又不经细琢的山野之趣。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花菜阿良,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版权声明:图文版权为原作者原创,请勿商用,如有发现,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在作者许可后转载并完整标注作者和文章来源。若有来源信息标注错误或侵权,请留言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廊一窗一竹一亭,让你读懂野趣苏州沧浪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qiwktx.html